12   1  /  2  页   跳转

宋代经典国画作品欣赏

宋代经典国画作品欣赏

1、匡庐图,此图从画题看系画江西庐山,实际是以北方的深山大岭为依据而创作的。画家力求表现的是天地之无限,宇宙造化之壮观,这种表现大自然雄伟之美的“全景山水”,揭开了水墨山水画史上光辉的一页,对当时及后代影响是很大的。作者荆浩字浩然,沁水(今山西)人,是位“路通经史”的士大夫画家,在水墨山水画的表现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附件附件:

下载次数:0
文件类型:image/pjpeg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05-12-10 18:00:18
描述:



最后编辑2005-12-20 09:42:25
分享到:
gototop
 

2、珍禽图,五代画家黄筌的代表作。黄筌(约903——965年),字要叔,四川成都人,五代时为画院的宫廷画家。画的题材大都是皇家宫苑中的奇花怪石,珍禽异兽。这幅《珍禽图》,表现方法是师法自然,由写生而达到上乘的。

附件附件:

下载次数:0
文件类型:image/pjpeg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05-12-10 18:01:43
描述:



gototop
 

3、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著名人物画家顾闳中的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是以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的生活轶事为题材绘制而成。韩熙载(公元907——970年),字叔言,山东北诲人,唐末进士,是一位北方贵族,因战乱南逃,被南唐朝廷留用。后主李煜继位时,南唐国势不振,而北方的宋王朝则迅速崛起。李煜对自己小朝廷的存亡忧虑不安。对于韩熙载,李煜想授他为相,却又不放心,心情十分矛盾。韩熙载也意识到,表面上虽受惠予南唐朝廷,但毕竟是北方人,也无意为官。身处逆境的韩熙载,为了免遭可能发生的厄运,不得不在政治上尽量避免与朝廷发生冲突,并在生活上以疏狂自放、纵情声色的方式,去转移同僚的视线,蒙蔽朝廷的耳目。李煜只以为韩熙载生活太放荡,出于“惜其才”,想通过图画对韩熙载起规劝作用。所以,当他得知韩熙载“多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棵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的消息,便“命顾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宣和画谱》)这就是《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原由。
《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由听琴、观舞、休闲、赏乐和调笑等五个既可独立成章,却又相互关联的片断所组成的画卷,无论是造型、用笔、设色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

附件附件:

下载次数:0
文件类型:image/pjpeg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05-12-10 18:03:46
描述:



gototop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附件附件:

下载次数:0
文件类型:image/pjpeg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05-12-10 18:04:46
描述:



gototop
 

4、潇湘图,为董源真迹之一。绢本,水墨浅设色。描绘迤丽平远的江南山水,当是表现“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的诗意。董源(?——约962年)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五代南唐中主时任北苑副使。他具有多方面的绘画才能,擅长山水画。

附件附件:

下载次数:0
文件类型:image/pjpeg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05-12-10 18:05:23
描述:



gototop
 

5、溪山行旅图,是范宽山水画的代表作,绢本,墨笔画。这一巨幅立轴山水,继承荆浩“善写云中山顶,四面峻厚”的传统,构图作正面的主峰,耸系冗立,占去画面相当大的位置。明董其昌评此画为“宋画第一”。范宽是北宋前期最有声望和影响的山水画家之一。他本名中立,字仲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因为他性情宽厚,当时人们就叫他“范宽”。

附件附件:

下载次数:0
文件类型:image/pjpeg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05-12-10 18:06:30
描述:



gototop
 

6、墨竹图,北宋画家文同作,绢本,无款,写垂竹一枝,出枝弯曲,密叶纷被,折旋向背,荡郁喜人。枝叶多用浓墨,新枝嫩叶,渍以淡墨,撇叶锋长而毫芒不露,叶尾拖笔布白,熟练地运用了行、草书法的用笔,生动地表现了竹子临风擎雨的神韵,不愧为墨竹杰作。

附件附件:

下载次数:0
文件类型:image/pjpeg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05-12-10 18:08:07
描述:



gototop
 

7、枯木竹石图,纸本,作枯木一株,干偃枝曲,盘扭而长,不著树叶,但拙顽枯傲的树干,凌空舒展的枝梢,则生动地呈现出枯构那种老劲堆放的“傲风霞”姿势。树根处作一特大怪石,占据了画面的主要重心,旁生竹子几株,稀疏的枝叶,也显出了委曲争生的活力,颇多野趣。全图笔墨无多,生趣白溢,有较强的表现力。苏轼(公元1036——U0l牛),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绘画方面能作人物,尤擅墨竹松石,论画有卓见。他的绘画作品,传世不多,现存的《枯木竹石图》,虽无款印,但据刘良佐、米芾题诗,知为苏轼所作。

附件附件:

下载次数:0
文件类型:image/pjpeg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05-12-10 18:08:53
描述:



gototop
 

8、维摩演教图,作者李公鳞(公元1049—l106年),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安徽舒城人,是宋代杰出的人物画家。后据考证,实际不是他的作品。《维摩演教图》即是以这一段佛教故事为题材,画维摩向文殊师利宣扬大乘教义的情景。维摩坐在炕上,面部略带病容而精神矍铄,以手作势,一望而知他是这幅画的主角。坐在对面另一个炕上的文殊师利,正在静听他说法。维摩右侧,是散花天女,她正把花朵撤到大弟子的身上;两旁还有许多聆听的法侣、天女、神将。整个画面庄严、肃穆,二十一个人物的形象,个个栩栩如生。从这幅画上,还可以看到李公鳞高超的白描技巧,使“白画”在画史上明确地成为一格。

附件附件:

下载次数:0
文件类型:image/pjpeg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05-12-10 18:10:25
描述:



gototop
 

9、清明上河图,是一帧高24.8厘米,横528厘米的绢本设色长卷。因为画中所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市俗人事,故名。画家张择端,年轻时曾游学于汀京,对这里的风土人情深有所知,再说他习画后,又嗜作舟车、市桥和城廓之属,所以画中的人和物虽为数繁多,仍披他描写得意态生动,毫发无憾,不愧为希世珍品。《清明上河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从总体来看,它可划分为郊野、汴河和街市三大段。首段描写城郊农村清明时节的田野景色,中段以拱桥为中心,描绘了汴河两岸繁华而又闲适的景象,这一段是全图的中心点,后段描写汴梁街市的实况。。《清明上河图》通过由上述三段内容所组成的统一画面,从商业、交通、漕运、建筑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集中地再现了十—世纪我国都市社会的生活面貌,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习尚,从而构成了一件内容极为丰富、完整的艺术品,为后人研究宋代绘画,考据宋代社会,提供了一件具有综合性价值的形象化资料。

附件附件:

下载次数:0
文件类型:image/pjpeg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05-12-10 18:11:50
描述:



gototop
 
12   1  /  2  页   跳转
页面顶部
Powered by Discuz!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