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
病毒公关十大常用新闻要点- -| 回首页 | 2005年索引 | - -广告营销中的四个一定
东方微点公司涉嫌传播病毒,同行暗箱曝料有背品牌建设
这两天(10月25日)北京晨报、京华、信报纷纷报道了东方微点公司传播病毒,公司负责人被检察机关披捕的一条新闻。
http://tech.sina.com.cn/it/2005-10-26/0414748171.shtml
http://tech.sina.com.cn/it/2005-10-22/0813745625.shtml
事件描述虽然细节不太一样,但也无外乎几点。
“该公司自今年1月成立以来,为研制生产防御病毒软件,未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擅自从国家明令屏蔽的、危险度极高的国外病毒网站直接下载大量计算机病毒,并在未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情况下,在与互联网连接的局域网内进行测试、运行。”
“该公司的行为直接导致病毒被传播到互联网上,引起部分网络瘫痪,已经造成两家公司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万元,并对北京某电信公司的正常业务活动造成严重干扰和巨大经济损失。”
“为研制生产防御计算机病毒软件,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在公司局域网内测试病毒时违反规定,导致病毒传播到互联网上,成为全国首例涉嫌故意传播网络病毒案。昨天,北京警方宣布,该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已被检察机关批捕。”
“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日前对瑞星、江民、金山等主要反病毒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突击检查,结果显示上述各防毒厂商都表现良好。”
这条新闻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则包含了太多难以说清的宿怨。
新闻里面有三个点比较有意思的。
一是“杀毒公司传播病毒,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收到行政处分”。这看起来好像是整个事件的新闻点,实际上只不过是整个故事的一小段,我想也应该是这个故事的结尾了。
二是“主动防御”
三是新闻里面并没有提到的,也是最关键的,隐含着的整个事件的关键型的锁链式的人物“刘旭”。为什么这么关键的人物在新闻里面只字未提呢?
打开打开当事公司的网站,东方微点网站(http://www.micropoint.com.cn)里面赫然的写着下面一段描述。
“福建东方微点信息安全有限责任公司的发起人兼法人代表--我国著名反病毒专家刘旭,针对当前网络新病毒日益泛滥、频繁肆虐,特征值扫描技术对新病毒防范始终滞后于病毒出现的现状,率先创立"监控并举、动态防护"主动防御体系"”
新闻中提到的北京东方微点与网站上写的福建微点可能在法律上有所区别,但实体上其实就是一个。法人刘旭曾经是赫赫有名的反病毒专家,当年在瑞星公司曾经像王江民代表KV一样,代表着瑞星杀毒软件。刘旭是03年3月突然莫名辞职离开瑞星的(http://www.chinabyte.net/Enterprise/218728073091088384/20030305/1655265.shtml)。当时业界流传了关于辞职原因的很多版本,被提及最多的一个就是技术管理方与资方矛盾深化,最后资本战胜知本。(http://column.bokee.com/4771.html http://www.job9151.com/informatio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6377)
单从市场上来看,瑞星没有因刘旭离开而销量大跌,刘旭也没有因为离开瑞星便退隐江湖离开杀毒界。似乎皆大欢喜,可是两家的恩怨随着刘旭的辞职烟消云散就此结束,双方明枪暗箭的你来我往,矛盾依然非常激励。后面发生的很多事就可以证明,或者说是联想猜测更妥当些吧。熟悉前者产品的用户都知道,除了还算比较稳定外,这两年其实并没有什么创新和突破。而熟悉后者的也知道,这两年其实他并没有闲着,稍做调整后仍然从老家福建又重新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并在重新研发新的产品。
经过04年一年的沉寂,在05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夏之交的早晨,一篇出自计世名为“网络安全惊爆黑幕 杀毒厂商凭什么卖过期药”(http://tech.sina.com.cn/it/2005-05-08/1043600812.shtml)的新闻,通过新浪的转载被放大了无数倍,震惊了整个杀毒业界。文中没有标明抛出如此异论的“业内人士”是谁,也没有给出不买“过期药”,买什么的结论。就在大家还在迷惑于此文究竟受谁指使,目的为何时时,做为即得利益的最大受害者,瑞星率先做出了反映。(http://tech.sina.com.cn/it/2005-05-19/1402612064.shtml),随后各大厂商也都被逼纷纷上台表演了一番,于是满是争吵、闹剧和各种各样的show。正当用户还没搞懂是怎么回事,业界、媒体看的正欢的时候,始作俑者就出来圆谎言来了(http://news.ccidnet.com/art/953/20050527/258261_1.html)。 原来折腾半天,刘旭只不过是想给还没有做完的半成品露个小脸而已。有意思的是做为支撑谎言的一个重要论据竟然是在老东家时的一顶帽子“国家八六三计划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http://tech.tom.com/1126/1898/20031129-69261.html)更有意思的是这顶过期的帽子在之后的短短几天就立刻被摘走(http://tech.sina.com.cn/it/2005-06-30/1036650072.shtml)。业内有很多怀疑,摘帽子的到底是谁?其实想想也就明白了。
故事讲到这再清楚不过了,回过头来看第一篇新闻。从时间上不难看出,其实整个事件都是非常连贯的。撤掉专家头衔的时候,也是该公司放毒,并被主管部门监察的时候。而在等一切物证集其之后,就发生了第一篇新闻中结尾所提到的事情。到此应该明白为什么在第一篇新闻中没有提到刘旭,也应该明白这篇新闻的出处及用意了。且不说避嫌,只是前总裁、总经理这个定语就叫人受不了,对品牌有太大的负面影响了。
家门不幸,无独有偶。就在国庆的前日,一篇“国内某著名的杀毒软件公司的前副总裁做外挂被捕”的新闻被登出(http://www.ben.com.cn/WLZB/20050929/GB/WLZB^1522^4^29R102.htm)。这两个人的公司其实都是一个公司。在新浪的论坛里该公司的旧友一眼就将其指出,并表达了不齿。
话扯远了。
做为反病毒公司,最忌讳的就是和病毒闹出说不清的事出来。就像瘟疫爆发时,药店的老板脸连当着人笑一下都不敢。反病毒公司就是怎么小心,怎么免费杀毒,还都经常被人怀疑自己造毒放毒呢。如此这么一闹岂不是给本来就怀疑的用户以口实了么。实在是太不小心,太不应该了,罚的活该。
讲了这么多,其实并不是想解释某人怎样,某公司怎样。谁爱跟谁有矛盾,爱怎么竞争都跟我没关系。只是从营销的角度上把这个当成一个案例来看待。从公关的角度上看,第一篇新闻的处理方式并不妥当。
关心公关危机的人肯定都记得今年光明牛奶的回灌奶事件(http://business.sohu.com/s2005/gmnn.shtml)。就在光明因回灌奶而被百姓唾弃时,光明突然委屈的说回灌奶不光光明一家有,而是整个业界的潜规则。一下子使所有奶制品销量大大下滑,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品牌形象,同时也犯了行业众怒。
这个事件虽然没有那么大,其实也有异曲同工之感。多年以来几乎所有反病毒厂商都在为整个行业创建着正义的形象,一直向用户解释着反病毒厂商不会自己造毒,更不会放毒,实际也是如此。而东方微点丑闻无疑是将之前整个行业建立的美好形象毁之一旦。做为行业中的重要受影响者之一,同行之间如此拆台曝料更无异于自毁品牌,破坏消费者信息,破坏市场。最后受影响的还是自己。
目的达到即可,干嘛要说呢?这样的做法是有背于品牌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