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细金工艺可分为四大类:花丝工艺、錾花工艺、打胎工艺、镶嵌工艺。 178 花丝工艺,是将"花丝"进行再加工的制作过程为花丝工艺,即:掐、填、攒、焊、堆、垒、织、编、点翠等。錾花工艺,錾花即是雕刻,在金、银材料上用各种鉴具錾雕花纹,是首饰工艺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有平刻、阳鉴、抬、采、镂空等。打胎工艺,利用艺匠手上功夫,采用不同的锤具将金属片锤打成型。镶嵌工艺,将宝石、珍珠等嵌入金银材料上的一种工艺,明代处于萌芽状态。
我国首饰有着极为鲜明的民族特色,从明代首饰的工艺制作来看,首饰的纹样大量采用象征吉祥、美好的图案,龙凤、莲花、彩云、蝴蝶、飞鸟、吉祥图案、文字等中华民族特有的图案,这些首饰很少采用某一单独工艺制作,往往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工艺,以期达到较完美的艺术效果,其制作工艺以花丝工艺为主,有时也配以镶嵌工艺或教花工艺做点缀,做工精细,富丽堂皇,古色古香,有浓厚的宫廷气息。定陵出土的首饰,制作工艺方法多样,表现手法多变,技术全面,线条流畅,焊接利落,技法纯熟,包括打制、雕刻、垒丝、琢玉、镶嵌、焊接等多道工艺过程,特别是金簪,在其顶部焊接上打制或用极细的金丝编制,垒制作成的金托,结合镶嵌工艺,在托内镶嵌各色宝石及珍珠或 用金,玉制成各种优美的装饰.使饰物更加金碧辉煌,珠光宝气,这种制作方法一般称为"花丝镶嵌",以下举出几例,即可看出当时的首饰工艺水平。
前面我们介绍的一件孝靖棺内出土的镶珠宝宝塔形金簪,其制作工艺复杂,堪称一件填丝(将轧扁的花丝填在设计轮廓内)工艺的绝品。宝塔全身及莲花托等各个部位填有一千五百余个金丝作成的卷头(卷头即卷纹,用尖口镊子将丝围成小弯头成卷纹状,按边框轮廓的要求断长短,用小剪刀剪,即可待用,然后按设计要求制出图形,将接口处焊严,转填丝工序,按照规律将卷纹填入轮廓内),卷纹丝的直径为0.18毫米,长0.9毫米,排列均匀,稀密适当,严丝合缝,焊接时火候掌握适宜,做工精细,再配以宝石和珍珠,使整个造型素亮结合,立体效果极佳。
孝靖棺内头部出土一对双鸾衔寿果金簪,顶端为花丝梅花托,花心伸出两条用无芯螺丝做成的花蕊,象弹簧一样,其上站立花丝制作的鸾鸟一对,口系寿果与方胜滴,两只鸾鸟的身和翅膀,用金丝掐制成小卷纹(卷纹丝直径0.18毫米,长0.9毫米)密密堆垒(在炭火捏成的立体造型上,按规律均匀码上各种花丝, 焊接后即城为立体造型)而成。鸟尾采用鉴花工艺,中间契筋,两边组丝(錾花的一种技法,錾雕出平行细线效果)。鸟眼用花丝围"松"(将螺丝绕在一根粗丝上,在每个圆圈的对口处剪断放平后,再吹一小珠放在上边焊好即成为"松),经组装焊接做成的双鸾鸟,站在花蕊上,能随时颤动,好象要展翅欲飞一样,十分惹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