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星卡卡安全论坛综合娱乐区影音贴图 【经典重温】20世纪华人摄影经典作品赏析及作者简介

1234   2  /  4  页   跳转

【经典重温】20世纪华人摄影经典作品赏析及作者简介

盘棋简历

  男,1932年生。1949年开始摄影生涯。1955年转业到新华社工作。曾被选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现任中国老摄影家协会理事,山东省老摄影家协会主席。50多年来,作为摄影记者,始终坚持用照相机记录共和国前进的步伐,拍摄了大量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照片。在《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中获得大奖。1986年被评为首批高级记者。1990年举办《时盘棋新闻摄影40年作品展》,并出版作品集。

  《郭老拜师》

  1958年5月,我随以郭沫若为首的中国文联参观访问团到河北省张家口地区采访。一路上,20多位作家、艺术家被农村的生产景象和农民的劳动热情所感动,纷纷写诗作画,歌颂农村新生活。在怀来县花园乡,官厅水库修建扬水站的工人敲锣打鼓前来报喜,少先队员给郭老献上了红领巾。当时郭老用手握着脖子上的红领巾说:“我们这次下乡是向工人农民学习的……我一定要像红领巾一样红透,要像修建扬水站的工人一样专深……。”在涿鹿县参观劈山大渠工地时,看到农民艰苦奋斗开山修渠的场景,情绪更加激动,他反复强调:“来这里就是向工人农民学习的,自己是个小学生,要拜工人农民为师,大家热烈鼓掌。就在他向农民作揖时我拍下了这张《郭老拜师》的照片。

附件附件:

下载次数:0
文件类型:image/pjpeg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05-3-10 9:35:13
描述:



gototop
 

孙明经简历

  男:因父亲孙喜圣、母亲孙隋心慈喜爱照相,孙明经自幼对影像有浓厚兴趣。1927年至1934年读大学期间,得到过学界泰斗们的亲授真传,使孙明经有了宽宏的学术视野。1937年-1954年孙明经有过多次重大科考摄影活动。至今还保存了上千幅的资料(底片)和五万余英尺的电影片。是很有价值的摄影,如从四川广元经青海,甘肃到新疆迪化的科考摄影。重庆大轰炸、抗战中的成都、抗战后审判日本战犯、南京解放等等。194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时,孙明经和胡适等学者成为第一届中国委员。1952年调入中央电影学校(今北京电影学院)任教。1956年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担任理事。

  《布满井架天车的小城》

  孙明经1938年4月摄于自贡。1938年,日军占领我国东部沿海广大地域,湖南湖北断了海盐来路,人不吃盐是不行的。日本和投降派扬言:“断了海盐供应,看中国人不战自降。”我国学届泰斗钱昌照、顾毓秀等疾呼:“中国地大,断了海盐,四川自古富产井盐,急当扩大产量,并广为宣传以安定人心。”紧急派孙明经从重庆赴自贡赶拍《自贡井盐》《井盐工业》两片。两片一成,广泛放映,安定人心,也平抑了大后方盐价。《布满井架天车的小城》此摄影作品在此也产生了。自贡人凿井取盐的历史起于晋太康之年距今1700多年。盐深埋地下,要取盐必打井,井越深,出盐越多,自贡人在1835年凿一口名叫“桑海井”井深达1000.42米,当时西方凿开技术发达的美国人,同期只能凿出一百多米深的油、气、盐井!自古至今在自贡大地上凿出的盐井,燃气井累计已多达13000多眼!

附件附件:

下载次数:0
文件类型:image/pjpeg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05-3-10 9:35:28
描述:



gototop
 

孙隋心慈简介

  孙隋心慈:女;我国早期倡导视觉教育的学者。曾就读于登州文汇馆大学部——齐鲁大学前身。她对大学课程中的天文学、文学、化学、测量学等课程特别喜爱,尤对光学课中的照相痴迷。她创造了适合各种不同相机自拍的方法,并自拍了大量与各种人的合影。孙隋心慈在济南、南京担任小学和中学校长时,大力鼓励教师在课堂教育中使用照片辅助教学,成为我国校长中早期重视视觉教育的倡导者。

  《我家第一幅自拍照》

  《我家第一幅自拍照》摄于1901年1月。一天,丈夫孙喜圣拿回一架照相机,对心慈说:“我给你拍一张照片好不好。”心慈答:“拍一张合影吧。”丈夫说:那我请一个人帮我们拍吧。心慈说:不用,我要自己想个办法拍合影。她用一天多的时间,反复试验,终于搞出一个办法成功地拍摄出了第一幅自拍照。她当时使用的方法是,把照相机置于树下,用细绳挂一洋线轴于镜头上方,将一块黑长毛绒一头固定在相机上,另一头用细绳连接,挂两个铜铃为坠,细绳的另一头通过挂在树上的线轴连接在作者坐的凳子腿上,剪下一块同镜头盖一样大的黑长毛绒缝成的圆圈,把圆圈缝在黑长毛绒上,放下黑长毛绒,在铜铃的重力作用下圆圈正好套在镜头上把镜头盖好。拍摄时,作者用脚向下踩绳,绳通过线轴把黑长毛线上拉,镜头开启,开始暴光,心中数5秒,脚放开绳,铜铃下坠,把黑长毛绒下拉,将镜头盖好,完成拍摄。当时使用的是法国制无快门固定焦距摄影机,原底片为玻璃干板,感光及低,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拍摄暴光时间长达5秒。原底片文革间失踪。

附件附件:

下载次数:0
文件类型:image/pjpeg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05-3-10 9:35:43
描述:



gototop
 

孙毅夫简历

  男, 年生。《中国画报》社高级记者、副总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五十年代在哈尔滨外国语学院外语系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新闻传播和摄影专业。毕业后从事摄影记者和编辑工作。作品在《中国画报》等报刊和英国、日本等海外报刊发表,有百余幅作品入选历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和外国摄影艺术展览。有20余幅作品获奖。曾先后组织参加了《中国画报》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专题考察,到过十几个国家进行访问,拍摄了大量图片,编辑了《从威尼斯到大阪》大型画册。部分优秀作品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展览大厅展出。

  《四人帮被押上了历史审判台》

  祸国殃民的林彪、江清反革命集团在1980年底被押上了法庭,接受全国人民的审判。我参加采访,深感责任重大。事先翻阅了大量有关文件,作了充分的准备。11月20日下午,我提前到达法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审判厅正中屏幕上高悬着的国徽,审判台下,约一米远处,排放着一溜分成十几个间隔的灰白色铁栏杆,是犯人的受审席位。下午三点零二分,法庭庭长江华宣布“开庭!”江青等十名主犯被押上法庭。作者把相机镜头对准每个被法警押进来的犯人,适时地按动快门,在审判过程中,一心想当“女皇”的江青,不时摇头晃脑,左顾右盼,以掩饰内心的惊慌,在大量罪证面前,她有时装聋作哑、装风卖傻、无理取闹;有时又凶相毕露,垂死挣扎。张春桥则自始至终一声不吭,两眼敌视,诡计多端,显示出十足的阴险狡猾。姚文元,经常是哭丧着脸。王洪文则神情呆滞。他们的表情不一,但反革命的本性都是一样的。作者既注意表现他们的共同特点,又揭示出他们每个人不同表演的形象特征。《江青受审记》六幅连续照片,就是这样构思并拍摄完成的。

附件附件:

下载次数:0
文件类型:image/pjpeg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05-3-10 9:36:02
描述:



gototop
 

王东简历

  男:1934年出生在河北省邢台县农村。1951年参加工作。在人民日报工作了43年,先后当过通信员、机要员和摄影记者。50年代先后在人民日报辽宁记者站和莫斯科记者站工作七年。参加了抗美援越、唐山大地震,四五天安门事件,89年学潮及文革的一些重要活动报道。拍摄过毛**、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华国锋、胡耀邦、赵**、邓**、江**、**等中央党政领导人的活动。1984年拍摄的《**您好》照片荣获全国新闻摄影最佳奖。1985年被评为主任记者。

  《**您好》

  国庆三十五周年,我有幸参加摄影报道。这次是在天安门金水桥两米高的台子上,主要是用长镜头拍城楼上的领导人。整齐的部队列式过来了,各兵种的方队过来了,大型模型彩车过来了。学生的队伍也过来了,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他们朝天安门城楼兴奋的喊着、跳着、突然学生队伍里打出书写着“**您好”的横幅,横幅不大,但特别引人注目,顿时我被他们的激动劲所感染。我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个场面。第二天,10月2日《**您好》登在人民日报上。后来知道“**您好”的横幅是北京大学1981届学生郭庆滨、李禹等同学为表达自己对党、对祖国的激情而制作的。

附件附件:

下载次数:0
文件类型:image/pjpeg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05-3-10 9:36:17
描述:



gototop
 

王立平简历

  男,1941年生。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促进会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是《四月影会》、《现代摄影沙龙》等著名摄影团体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代表作《让我们的血流在一起》获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四五运动优秀摄影作品”一等奖。《国旗下》、《阿拉伯之迷》等作品在《中国摄影家看世界》评选中获优秀作品奖;另有30多幅作品被画册、报刊、展览选用。

  《让我们的血流在一起》

  1976年4月4日,天色如人们的心情一样灰暗,一清早天安门广场已经人山人海。人民英雄纪念碑旁的矮松墙上系满了小白花,广场上到处是挂着挽联的花圈。人们在花圈中穿行,默读或抄写帖在纪念碑上、灯柱上、栏杆上、花圈上的诗词。上午十时左右,广场东宫北恻一群人举着一位青年,并向他发出阵阵欢呼,他用白布缠着的手向大家展示他写的血书:“敬爱的周总理,我们将用鲜血和生命誓死捍卫您!”人们争先恐后的同他握手致意,并高呼:“谁反对周总理就打倒谁!”,“誓死保卫周总理”,有的人还大声向他喊道:“我们支持你!”,“我们愿和你一起流血!”,我和在场的许多人都留下了激动的泪。一只只伸向青年的手,代表着一颗颗同样的心。作者用泽尼特原型单镜头反光相机,50MM标准头黑白胶片,现场没有高的拍摄点,根本站不稳,晃动的厉害,只能把相机高举过头,凭手调整角度进行盲拍,为了避免拍偏,求得较大的景深和画面稳定,作者调好光圈、速度、并预设了距离,用力挤到稍远的一点的地方,紧盯住变幻不定的现场,等待着最佳角度和时机,按下了快门,将这一难得的动人场面拍摄下来。这幅作品成为震惊中外的“四、五运动真实写照的代表性力作。

附件附件:

下载次数:0
文件类型:image/pjpeg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05-3-10 9:36:36
描述:



gototop
 

吴印咸简历

  吴印咸:男,1900年生。历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一届理事,第二、三、四届副主席,第五届名誉主席。中国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副理事长、名誉主席,第四届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拍摄了电影《风云儿女》、《生死同心》、《都市风光》、《马路天》等。曾任国务院文化组成员,文化部电影局顾问等。

  《白求恩大夫》

  1939年10月下旬,日寇发动了“冬季大扫荡”,正准备起程回国筹集资金、器材和药品的白求恩大夫毅然决定留下救治伤员。指挥黄山岭作战的日军头目是以杀人魔王著称的阿部规秀,战斗进行得异常残酷。根据白求恩大夫“救护工作务必靠近火线”的原则,手术室就安置在离火线只有几里的涞源县孙家庄村外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身着白色围裙,高卷着袖子,弯着腰,站在自制的“手术台”前,有条不 地指挥着整个抢救工作,极其认真地为每一个伤员做着手术…….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日寇向孙家庄袭来,后山发现大批敌人,情况十分危机。白求恩命令立即转移轻伤员,重伤员就地手术。枪炮声越来越近,破旧的小庙震得直掉土,大家一再劝白求恩大夫撤离,但白求恩镇定自若,旁若无敌,仍聚精会神地做着手术,挽救着一个个战士的生命,直到所有的伤员都做完了手术。作者目睹这一切,深深地被白求恩这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精益求精的医术,对八路军战士无比深厚的情感,极端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所打动,敬佩不已。他用摄影机和照相机记录了这感人肺腑的场景。

附件附件:

下载次数:0
文件类型:image/pjpeg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05-3-10 9:36:52
描述:



gototop
 

武宝智简历

  武宝智:男,1938年生。1958年在长春电视制片厂学习电影表演和摄影。1965年调入中央电视台任摄影记者和摄影师,拍摄过《何日彩云归》等几十部电视剧、电视片和近百部新闻片。1979年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任高级摄影师,拍摄过《便衣警察》、《结婚现场会》《大林莽》和《矿长》等30多部电视剧。也曾导演拍摄过《胡同古韵》、《爱国艺术家苦禅大师》等一百多部电视专题片;导演过《中外友谊联欢会》、《亚运喜剧小品荟萃》、《1994春节笑星喜剧小品晚会》、《中外宾朋闹元宵》等30多台电视文艺晚会。1998年始,任《澳港台画报》高级记者和摄影总监。

  《鞋穿帮了》

  《鞋穿帮了》创作于1999年。在当年《首届什刹海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来自非洲和欧洲的外国朋友穿着戏装,表演了一个京剧节目,这个节目受到了在场中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多年来作者一直热衷于拍摄象征中外友谊的照片,友谊颂是作者一生追求和歌颂的永恒主题,因此他以极大的兴趣拍摄了这幅《鞋穿帮了》表现中外人民之间友情的作品。

附件附件:

下载次数:0
文件类型:image/pjpeg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05-3-10 9:37:06
描述:



gototop
 

武治义简历

  男,1956年生。当兵开始从事摄影工作,曾两次前往云南老山前线进行战地采访。九十年代初期转业到英文中国日报任专业摄影记者。主要负责中央领导的外事活动以及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的摄影报道,擅长抓拍各种人物神态,对现场新闻人像颇有研究。其作品影响广泛,得到许多国家元首的亲笔签名和首肯。作者是我国连续获得三届中国摄影届最高奖——金像奖的得主,也是唯一在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同时获金、银、铜牌奖的摄影家。2004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成就奖”。曾当选全国“十佳”体育摄影记者。参加过奥运会、世界杯以及F—1汽车拉力赛的摄影报道。

  《飞鹰捕食》

  1985年5月,酷爱足球项目的我参加了中国青年报举办的TDK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的采访。在中国和英国进行的半决赛中,我拍到了一张英国队的7号安东尼突破中国守门员的生动瞬间。画面上7号安东尼反越位成功,直插中国队的大门,在一对一的情况下,中国队的守门员紧急出动。倒地扑球未果,球反弹在空中时,安东尼展开双臂飞身跃起躲过了守门员的出击,轻松地将球打进大门。我为这张照片起名《飞鹰捕食》。这幅绝佳瞬间作品,获TDK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摄影大赛的头奖,并在此后祖国各地的摄影比赛中,这只“鹰”获得大、小奖项二.、三十次,为我赢得了荣誉,也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

附件附件:

下载次数:0
文件类型:image/pjpeg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05-3-10 9:37:29
描述:



gototop
 

杨振亚简历

  男, 年生,参加革命后长期在部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1948年调华北军区画报社任摄影记者。参加了1949年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和开国大典的摄影报道。1950年任《解放军画报》社摄影记者,同年作为随军记者赴朝鲜。1951年任华北军区报社副社长。1952年调总政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

  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战争,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声讨和谴责。那时我在解放军画报社任摄影记者,10月中旬去驻安东(今丹东)的部队采访,并准备随志愿军赴朝参战。安东位于鸭绿江畔,和对岸朝鲜的新义州隔水相望,11月8日,数十架美军重型机向新义州扑来,一批一批轮番轰炸,整座城市顿时陷入硝烟火海之中。我带上相机径直向江边跑去。路上不见行人,军车不时呼啸而过。这时我发现有两位边防战士,正持枪站在掩体中警惕地注视着对岸。心中不由一动,眼前出现的不正是这几天的感受想通过图片形象地告诉人们,战火正向我国蔓延,我们不能置之不理而又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一幕吗?我激动的按动快门,记录下这历史的一瞬。照片在《人民日报》和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后,对当时我国正在掀起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附件附件:

下载次数:0
文件类型:image/pjpeg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05-3-10 9:37:44
描述:



gototop
 
1234   2  /  4  页   跳转
页面顶部
Powered by Discuz!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