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星卡卡安全论坛

首页 » 技术交流区 » 系统软件 » 开放系统互联模型
greenfrog - 2006-11-2 12:34:00
本文内容摘自《网络工程师手册》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
[美] Matthew J.Castelli  著
      袁国忠            译

本文内容对于网络行业专业人员,是基础中的基础,无需浏览。对于尚未进入网络行业但有志于在此方向发展的朋友来说,是入门必经之路,希望通过循序渐进的交流给大家带来些帮助。


OSI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于1984年开发的,现在已经成为网络互联通信的主要体系结构模型。该模型的每一层本身都是自包含的,因此每一层的任务都能够独立实现。

   
物理层(第一层)规范通常是OSI所引用的其它组织制定的标准,涉及物理介质的物理特性。协议包括EIA/TIA-232、EIA/TIA-449、V.35、V.24、RJ-45、以太网、IEEE802.3、IEEE802.5、FDDI、NRZI、NRZ、B8ZS。

数据链路层(第二层)规范涉及如何通过特定的链路或介质获取数据。数据链路协议定义数据是如何通过某一特定链路传送的,这些协议与介质类型相关。包括帪中继、HDLC、PPP、IEEE802.3/802.2,FDDI、ATM,以及IEEE802.5/802.2。

网络层(第三层)这一层定义了数据包在端到端的传送。协议包括IP,IPX,和AppleTalk DDP。

传输层(第四层)功能包括选择适当的协议,而在这些协议中有些提供错误矫正,另外一些则不提供。协议包括TCP,UDP以及SPX。

会话层(第五层)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会话。协议包括RPC、SQL、NetBIOS、AppleTalk ASP以及
DECnet SCP。

表示层——这一层的主旨是定义数据格式,OSI还将加密定义为表示层提供的服务之一。协议包括TIFF、GIF、JPEF、PICT、ASCII、EBCDIC、Encryption、MPEG、MIDI以及HTML。(注:只有表示层能够操纵或修改用户数据。实现数据加密后,数据将被修改。)

应用层——与其它计算机通信的应用程序实现了OSI应用层的概念。应用层指的是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包括FTP、WWW浏览器、TELNET、NFS、SMTP网关(Eudora,cc:mail)、SNMP、X.400 mail以及FTAM。

数据封装:
数据在OSI模型的层与层之间的传递的过程称为“数据封装”,包含下面5步:
1、根据用户信息创建数据(OSI第5~7层)。
2、将数据转换为数据段(OSI第四层)。
3、将数据段转换为数据包或数据报(OSI第三层)。
4、将数据包或数据报转换为帪。(OSI第二层)
5、将帪转换为比特。(OSI第一层)





附件: 4670772006112122615.JPG
1
查看完整版本: 开放系统互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