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星卡卡安全论坛

首页 » 综合娱乐区 » 影音贴图 » 中世纪欧洲及中国古代精美铠甲【酷图】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18:00
铠甲的早期形式是整片的皮甲,头馈则有用兽牙串成的(希腊出土过用野猪牙串成的)。后来有了札甲和金属头盔。札甲其实应该算是使用最广泛的铠甲,并不是东方的专利,从日本到埃及都有使用,尤其是早期,各国军队都以札甲为主要装备。古埃及、亚述等都使用札甲,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小面积的金属易于加工。少数国家使用整体式护甲,如古希腊采用整体式的青铜甲。到了马其顿时代,东西方基本上都以札甲为主要装备。古罗马早期,鱼鳞甲之类的札甲是罗马人的主要盔甲,后来,罗马人发明了著名的环甲,我觉得它是在鱼鳞甲基础上发展来的。从其连接方式上看,它仍然是靠一片片甲叶连接的,所以我觉得它仍是一种札甲,不过,它把原来鱼鳞甲的小甲叶放大成大片的弧形甲片。我个人认为这是向整体式护甲的过渡,不过这种过渡还没完成罗马就衰落了,后期环甲的形式与工艺都大不如前了。



附件: 5080042006612211111.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19:00
中世纪,由于十字军东征时受到了大量强弓劲弩的威胁,原来的札甲和锁子甲都难以应付,欧洲人才重新开始整体式护甲的研制。13世纪,局部的整体护甲如胸甲等开始出现;14世纪,带活动面罩的头盔问世,全身甲已具雏形。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和1356年的波尔多战役,暴露了当时盔甲防护力仍有不足的缺点。因此,15世纪,防护力更好的全身甲出现。15世纪是全身甲的成熟期,哥特式、米兰式等优秀的盔甲被大批制造,同时,火器在战场上越来越多的应用也是推动铠甲发展的巨大动力。

附件: 5080042006612211145.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20:00
也许是受历史普及读物的影响,网上的许多文章都说火器的运用使重甲立即消失,此乃大错特错。回顾一下火器和盔甲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两者发展的相互推动关系:13世纪,欧洲开始使用火铳,整体式护甲处于萌芽阶段;14世纪,火铳的使用量加大,全身甲已有雏形;15世纪,火铳进一步推广并改进为手提炮,后期发明火绳枪,完善的全身甲出现;16世纪,火绳枪普及并基本代替弓弩,燧发枪发明,全身甲发展到高潮并在16世纪末进入颠峰;17世纪,燧发枪推广并在骑兵中普及,由于装备火枪导至的作战方式改变,重骑兵盔甲发展到最高阶段--重型四分之三甲;18--19世纪前半期,燧发枪和击发枪先后普及,重甲终于淘汰,只保留胸甲;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前半期,铠甲完全衰落,只有头盔保留下来,但一战中的阡壕和机枪使人们又开始尝试铠甲;20世纪后半期--现在,现代枪械和弹药发展讯猛,步兵所受威胁空前增加,伴随材料和工艺的进步,防弹衣出现,但尚不能普及,铠甲进入复兴初期;未来前瞻,由于当今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战争形式将以小规模的局部冲突为主,城市战等复杂地型战斗占了很大比例,步兵将更多地暴露在敌火力之下,因此对单兵防护的要求将比现在还高,所以铠甲的复兴是一个必然趋势。



附件: 5080042006612211225.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20:00
说了这么多,主要是想理一个盔甲发展的大至脉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盔甲和火器发展的相互关系。前些日子看电视《堂吉科德》,拍得很不错,但影片刻意把时代背景设定在19世纪(从片中军官的头盔判断),我想这恐怕是为了防止观众泛糊图。人们常把堂吉科德作为骑士没落的象征,但塞万提斯成书于16世纪末,此时正是全身甲的黄金时代,不过骑士阶层确实没落了(这也是以前的误导,人们总把重甲与骑士挂钩),因此如果按原时代背景来拍,可能多数人都无法接受(以上为转贴)
重骑兵是在负重20公斤以上的,而且重骑兵的费用很贵.不是可以大规模装备的部队.第一个要求是对马的要求更高.相对的养护费用就更高.还有马甲的费用.第二重骑兵的训练时间要更长,一个身负重甲的骑兵要让马随心所欲的活动是很高的技巧.第三是对重骑兵的使用,显然在山地国家大规模使用骑兵不是一个好方法.通常是在步兵的两翼或者是前方.



附件: 5080042006612211251.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21:00
骑兵在早期欧洲使用并不多见,到了中世纪以后才渐渐多了起来,从这以后成为战场的主角.火枪的出现对骑兵是个重大打击,在拿破仑时代的骑兵是伴随着枪步兵使用的,通常在侧翼对火枪兵和炮兵实施保护.
到了19世纪后,骑兵开始被步兵取代,渐渐的推出来历史舞台.



附件: 5080042006612211317.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21:00


附件: 5080042006612211349.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22:00
瑞典骑兵 1632年

  三十年战争开始于1618年,以“掷出窗外事件”为标志(皇帝的钦差被捷克新教徒扔出窗口)。斐迪南二世与天主教同盟在开始阶段节节胜利,1629年,丹麦都被打败。哈布斯堡王朝开始在波罗的海南岸建立海军,这严重影响到瑞典的优势地位,在英法的一再劝说下,北方雄狮参战。1630年,伟大的古斯塔夫·阿道夫(Gustavas Adolphus)率领15000人的瑞典部队在波美拉尼亚(Pomerania)登陆,两年时间内横扫德境未逢敌手。天主教的垄断被打破了,日尔曼也脱离了奥地利的控制,这样的战功连拿破仑都为之心折。并且,这位国王拥有每个军人都羡慕的归宿。1632年当他在吕岑战死后,他的部队狂热报仇,赢得了会战的胜利,那时候已经有十五万人在瑞典的旗帜下战斗!



附件: 5080042006612211416.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23:00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写道:“古斯塔夫是天生的军事领袖,他对军队的合成、调度和系统运用能力至今无人能出其右,撇开战略层次,他在组织和战术领域显然更加出色。”瑞典的军事改革深入彻底: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训练有素的常备军;压缩部队编制,把步兵团从2000~3000人减至 1300~1400人;改进武器装备,部队装备先进的轻型铁炮和火枪,并建立团属炮兵;改行新的军需供给制。早在1617-1629年对波兰的战争中,这种体制就表现出极大优点,成了后世欧洲军队的模本。



附件: 5080042006612211531.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23:00
当时的欧洲共有四种典型的骑兵,最重型的是穿四分之三甲的胸甲骑兵,古斯塔夫认为,相较其表现来说,这种骑兵太过昂贵;轻骑兵在与火器的对抗中已显得力不从心;火绳枪骑兵主要为胸甲骑兵提供火力掩护,数量较少不能独当一面,价格也较高;倒是龙骑兵,古斯塔夫认为这种骑马的步兵有更大的潜力。



附件: 5080042006612211559.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24:00
于是瑞典骑兵部队就两种骑兵组成:龙骑兵取代了火绳枪骑兵,提供延伸的火力掩护;轻骑兵则成为突击的主力,装备剑和手枪。当然也有少数的瑞典贵族穿着胸甲,但不足以引起整支部队的面貌。

  这样,瑞典骑兵就是所谓的中型骑兵,他们穿简单的胸甲,戴一顶壶盔。装备两把手枪,使用的直剑也比别国的长。他们冲锋时规定用佩剑,第一列的骑兵才允许使用火器,最后一列骑兵作为预备队。每个骑兵营由8个连组成,每连125人。实际上,每个营总是从4个连到8个连不等。

  瑞典骑兵部队中最好的士兵来自芬兰,被称为Hakkapelis,这个名词来自他们在战斗时的呼号(大笑),意思就是"把他们剁成排骨!"



附件: 5080042006612211622.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24:00
龙骑兵 1630年

  17世纪上半期,30年战争的瘟疫在欧洲肆意蹂躏,哈布斯堡王朝和心怀不满的英法之间,终于爆发全面大战,雄心勃勃的古斯塔夫二世带领瑞典踏进欧洲腹地,加尔文派和路德派的教徒在四处发难,土耳其贵族的内讧日益严重,俄国熊从波兰手中抢走了乌克兰。就在这样混乱的舞台上,龙骑兵作为新生力量开始确立自己的地位。



附件: 5080042006612211646.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24:00
这个兵种最早出现要追溯到1552-1559年的意大利战争,法国人占领了皮特蒙德(Piedmont),为了对付随时可能在后背出现的西班牙人,当时的法军元帅de Brissac命令他的火枪手跨上马背,于是就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机动步兵。当然这种步兵只是把马用作运输工具,作战时依然徒步,正是今天机械化步兵的原型。至于龙骑兵dragoon这个词的来历,则有两种说法:较流行的一种认为,当时该兵种使用的队旗上画了一头火龙,这是从加洛林时代(或者更早拜占庭就有)开始的传统,龙骑兵由是得名;另一种认为,当时他们使用的短身管燧发枪被称为火龙,龙骑兵来自这个典故。



附件: 5080042006612211711.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25:00
荷兰人在1606年就组建龙骑兵部队,瑞典人则在1611年,但成团建制的龙骑兵肯定是在30年战争中诞生。他们的编制和装备与步兵并无二至,须知,当时骑兵以中队为最小单位,每个中队都有旗手和号手;而龙骑兵和步兵则以连为基本单位,有各自的旗手和鼓手。每团龙骑兵有10到15个连队,每连100人;这样一个龙骑兵团比普通骑兵的编制大很多,后者的团很少超过500人。



附件: 5080042006612211735.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25:00
17世纪上半期时,龙骑兵的装束与步行火枪手相差无几,把鞋袜换成了靴子马刺而已。依然带着帽子,因为不用进行马背上的格斗。只有军官才有手枪,士兵除了火枪之外,就只有一柄直剑护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装备中包括一把小鹤嘴锄,步行时用来钩住缰绳。奥匈帝国的龙骑兵部队直到1625年还编有骑马的长戟兵。他们使用的坐骑也矮小、廉价,比不得正式骑兵的高头良种。在训练科目中,很少有教马上射击的,更不用说冲锋突刺了。



附件: 5080042006612211757.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26:00
唯一的例外就是古斯塔夫二世的部队,其作战使命就是为骑兵部队提供延伸的火力支援,所以瑞典龙骑兵很少下马作战。

16世纪,纽伦堡出现了第一支燧发枪——转轮枪,我觉得这对骑兵来说应该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从此骑兵的作战方法便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随着燧发枪的诞生,骑兵终于拥有了能够在飞驰的马背上射击的火器。转轮枪诞生之初,并不是作为军队的制式装备(这很正常,事物的发展总要有个过程吧),只是一些贵族骑士用作防身武器,最先大量列装转轮枪的骑兵,可能正是德国雇佣军黑衫骑士。作为雇佣军,他们的装备很杂,几乎不存在装备制式的问题;又由于以战争为业,使他们很快认识到转轮枪的价值,因此,转轮枪能够迅速在他们中间传播开来。


附件: 5080042006612211824.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26:00
黑衫骑士的盔甲没有统一标准,个人按习惯装备。即有披一件简单的锁甲,也有穿全身甲的,但他们几乎都配备有多把转轮枪,少则四五把,多则七八把,俨然一座火药库
中世纪欧洲骑士的盔甲,是以鱼鳞甲和锁甲为主,另外除了英国准枪骑兵(16世纪末)和哥特式全身甲(15世纪)外,几乎都没有马刺出现。这反映了中世纪骑兵作战的一大特点:下马作战。
中世纪欧洲防御最强的是拜占庭重骑。



附件: 5080042006612211845.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26:00
拜占庭重骑兴盛于查士丁尼一世时期,在贝利撒留和纳尔塞斯的指挥下,他们曾取得过辉煌的胜利。重骑兵的骑手们,身上披着铠甲,使用长矛和弓箭。实行这样一个突变,很明显,是想使每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军人,同时兼有机动的“射击力”和“冲击力”。西方军史学者将这种骑兵称为“双重功效骑兵”,即指那些能够在远距离杀伤敌人,也可以在近距离发起突击的骑兵。在拜占庭重骑之后,只有17世纪的重装火枪骑兵具有这种功能(包括以后的胸甲骑兵)。最能体现这种骑兵优势的我认为是553年的卡西林纳姆会战。




附件: 5080042006612211905.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27:00
备头盔、椴木大盾、长剑、标枪和战斧,其中标枪和战斧都可以用于投掷(就是《帝2》里的掷斧兵)。法兰克步兵有种战法是当标枪插在敌人盾牌上时,冲上去踩这枪柄把敌人的盾牌拽下来,再把敌人解决。这些法兰克人都是些富于攻击性的老练战士。拜占庭方面,有步兵、下马重骑、重骑兵和轻骑兵(主要是匈奴骑射手)组成,指挥是纳尔塞斯。交战时,骑兵埋伏在两翼,正面为步兵集群,其中后几排为下马重骑。法兰克人首先突破了前几排拜占庭步兵,但随着下马重骑加入战斗,法兰克人的进攻受阻。



附件: 5080042006612211927.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27:00
让法兰克人胶着于正面战场,好为拜占庭重骑兵从两翼包围争取时间。当法兰克人发现时他们已经被拜占庭重骑兵包围,但这些老练的步兵立即摆出密集防御阵形,准备抵抗拜占庭重骑兵的冲锋。但是拜占庭重骑兵并没有发起冲击,而是用弓箭狂射。本来,如果法兰克人疏散阵形,是可以减少被弓箭杀伤的,可他们害怕自己队伍一旦分散,拜占庭重骑兵就会提起长枪冲锋。结果在这样的犹豫中,法兰克人遭到了巨大的损失,最后败退。




附件: 5080042006612212001.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30:00
中国历代武士的铠甲
1.商代武士

附件: 5080042006612212230.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30:00
2.西周武士身着的“练甲”大多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


附件: 5080042006612212259.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31:00
3.战国武士复原图。战国皮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组成;甲片的编缀方法,横向均左片压右片,纵向均为下排压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编缀起来的。另外,铁甲出现于战国中


附件: 5080042006612212334.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31:00
4.秦代将军服饰复原图。这种铠甲为临阵指挥的将官所穿。胸前、背后未缀甲片,皆绘几何形彩色花纹,似以一种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后绘上图案。甲衣的形状,前胸下摆呈尖角形,后背下摆呈平直形,


附件: 5080042006612212408.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32:00
5.秦代兵士铠甲。这是秦兵俑中最为常见的铠甲样式,是普通战士的装束,这类铠甲有如下特点,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压上片,以便于活动。从胸腹正中的中线来看,所有甲片都由中间向两侧叠 ..


附件: 5080042006612212444.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33:00
6.汉代军队里普遍装备了“环首铁刀”


附件: 5080042006612212515.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33:00
7.西汉时期,铁制铠甲开始普及,并逐渐曾为军中主要装备,这种铁甲当时称为“玄甲”。西代戎服在整体上有很多方面与秦代相似,军队中不分尊卑都穿禅衣,下穿裤。禅衣为深衣制。汉代戎服的颜色为赤、绛等都属红色。


附件: 5080042006612212540.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33:00
8.魏晋时期军戎服饰复原图。左侧为铁制筒袖铠,是一种胸背相连、短袖,用鱼鳞性甲片编缀而成,筒袖铠的外形与西汉的铁铠很相似,从头上套穿,这种筒袖铠坚硬无比。胄基本沿袭东汉的形制,胄顶高高地竖有缨饰。


附件: 5080042006612212609.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34:00
9.南北朝武士复原图。图中前排为两裆铠,长至膝上,腰部以上是胸背甲有的用小甲片编缀而成,有的用整块大甲片,甲身分前后两片,肩部及两侧用带系束。图中后排两人所穿铠甲为明光铠胸前和背后的圆护有关。


附件: 5080042006612212647.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35:00
10.隋代使用最普遍的铠甲为两裆垲和明光垲。两裆垲的结构比前代有所进步,形制也有一些小的变化。一般身甲全鱼鳞等形状的小甲片编制,长度已延伸至腹部,取代了原来的皮革甲裙。身甲的下摆为弯月形、荷叶形甲片,用以保护小腹。这些改进大大增强了腰部以下的防御。明光垲的形制基本上与南北朝时期相同,只是腿裙变得更长。隋代戎服为圆领长袍。本图为隋代武士复原图。左为戎服,右为胄甲


附件: 5080042006612212713.jpg
骏马飞飞 - 2006-6-12 21:35:00
11.初唐的铠甲和戎服的基本保持着南北朝以来至隋代的样式和形制。贞观以后,进行了一系列服饰制度的改革,渐渐形成了具有唐代风格的军戎服饰。高宗、则天两朝,国力鼎盛,天下承平,上层集团奢侈之风日趋严重,戎服和铠甲的大部分脱离了使用的功能,演变成为美观豪华,以装饰为主的礼仪服饰。“安史之乱”后,重有恢复到金戈铁马时代的那种利于作战的实用状态,特别是铠甲,晚唐时已形成基本固定的形制,唐代的铠甲,据《唐六典》记载,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在铠甲中,仍以明光甲使用最普遍。图为唐代穿明光甲及戎服的武士复原。


附件: 5080042006612212740.jpg
12
查看完整版本: 中世纪欧洲及中国古代精美铠甲【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