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星卡卡安全论坛

首页 » 综合娱乐区 » 影音贴图 »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组图
粉红鼠 - 2005-11-29 17:42:00
英 文 名:Asian elephant
分类地位:长鼻目,象科。
产 地:我国云南南部;国外见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生活习性:亚洲象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丛林或草原地带。好合群,每群几头以至几十头部等。主要在早晨和傍晚活动和觅食。嗅觉和听觉很灵敏,视觉交差。象喜欢水,尤其在炎热时,每天都在河里、池塘里呆上几个小时。食物主要是青草、树叶、竹叶、野果等。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孕期20-22个月,每胎1仔。9-12岁性成熟。寿命70-80年。
主要食物:青草、树叶
亚洲象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亚洲象


附件: 57886420051129174225.jpg
粉红鼠 - 2005-11-29 17:42:00
亚洲象


附件: 57886420051129174253.jpg
粉红鼠 - 2005-11-29 17:43:00
亚洲象


附件: 57886420051129174307.jpg
粉红鼠 - 2005-11-29 17:44:00
学 名 Lepus hainanus
英文名 Hainan burmese hare
免 科 Leporidae
分 布 海南西部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海南兔是我国野兔中体型最小、毛色最艳丽的一种,体长不到40厘米,体重1.5千克。其外部形态特征与草兔大体相似,尾毛上黑下白;颏、腹和四肢后面的毛均为白色;耳壳有明显的白色边缘,脚掌具暗棕色毛。
生活于海南岛西部丘陵坡地上的旱生性草原中,喜藏于灌丛和芭茅丛。在地势较平坦、气候较凉爽、草木丛生地段较多。以夜间活动为主,晨昏最为频繁。海南兔为当地有产业价值的毛皮兽,由于滨海地区大面积垦殖,栖息环境缩小,数量锐减。



海南兔

附件: 57886420051129174405.jpg
粉红鼠 - 2005-11-29 17:45:00
别名白兔、变色兔,属于兔形目兔科,拉丁学名Lepus timidus,英文名moutain hare。
  雪免躯体略大于草兔。体长45~62厘米,前足长短于后足长,尾长短于耳长。它的毛会因季节变化而变化,所以得名“变色兔”:夏背部黄褐色,额部黄褐色比背部更显著,眼周白色圈狭窄,腹部白色,毛较短;冬季通体白色,仅耳尖和眼周黑褐色;毛长而密,体侧与腹部毛最长,脚上还长出坚硬直挺的毛,以利于在雪地上行走。
  栖息于寒温带针叶林和苔原地区。行动机警,听觉和嗅觉发达。白天隐藏于洞穴中,夜间出来觅食。一般活动范围比较固定,雌雄免成对活动。动作非常敏捷,能在一秒钟内由静止状态加速至时速15公里,并继续加速超过25公里的时速。降雪时,常做成深达1米以上的洞穴,雪地上形成纵横交错的跑道。食物包括各种草类、树叶、嫩枝及树皮等。每年产仔2~3窝,孕期约50天,每胎3~5仔。初生的幼兔能睁眼,可以活动,全身被毛。
  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及新疆北部。冬毛柔软、绒厚且质量好,可以人工驯养利用。


雪兔

附件: 57886420051129174520.jpg
粉红鼠 - 2005-11-29 17:45:00
雪兔

附件: 57886420051129174548.jpg
粉红鼠 - 2005-11-29 17:46:00
属于兔科,学名为 Lepus yarkandensis。
  体型较小,体长35~43厘米,尾长5~10厘米,体重不到二千克。由于长期适应干旱自然环境,
  其形态高度特化:毛色浅淡,背部沙黄褐色,尾部无黑毛,整体毛色与栖息环境非常接近;听觉器官非常发达,耳长达10厘米,超过其他兔类。利用长耳壳可接收到较远距离的微弱音响,及时发现并逃脱天敌。
  栖息于盆地中各种不同的荒漠环境和绿洲,白天活动,晚间常在灌木丛下挖浅窟藏身。以灌木的树皮和细枝为食,也取食芦苇嫩茎。每年于5月和8月份繁殖两次,每窝产仔2~5只。
  产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塔里木兔为新疆南部平原区的主要狩猎动物,在农区对农作物有一定危害,近几年数量明显减少。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塔里木兔



附件: 57886420051129174642.jpg
粉红鼠 - 2005-11-29 17:48:00
别名海狸,属于河狸科,学名为 Castor fiber。
  河狸是我国最大的啮齿动物,营半水栖生活,体长74~100厘米,体重25千克左右。头小,眼小,颈、四肢和耳短,外耳壳能折起,以防水灌入。体毛棕黄至褐色,厚而多绒毛;后足趾间到爪有蹼,适于划水;尾宽大扁平,长约40厘米,覆盖角质鳞片,具有舵的作用。在肛腺前方有一对能分泌“河狸香”的麝腺。
  栖息在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林缘的河边,穴居。善游泳和潜水,主要在夜间活动。洞穴常挖在河边树根下,以鲜嫩的树皮、树枝及芦苇为食。
  产于新疆北部。河狸在欧亚大陆北部曾有较广的分布,因其皮毛珍贵而长期遭到无节制的捕猎,分布范围缩小,我国仅产于布尔根河一带,现己建立自然保护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河狸



附件: 57886420051129174833.jpg
粉红鼠 - 2005-11-29 17:49:00
别名黑肢猴、岩栖猕猴,属于猴科,学名为 Macaca cyclopis。
  台湾猴体型与猕猴相似,雄性体长44-54厘米,雌性体长36-45厘米,雄性成体明显大于雌性个体,尾长为体长的三分之二。体毛多为蓝灰石板色或灰褐色,面部呈肉红色。额部裸露无毛,
  颜色灰黄,头部圆且具厚毛, 两颊密生浓须,顶毛向后披,手足均为黑色,故又名黑肢猴。
  尾基部为橄榄色,其端部为灰色,尾中部具明显的黑色条纹。
  台湾猴为中国特有种,栖息于岩壁和山林之中,为半地栖动物,取食各种野果、树叶、昆虫,有时也盗食农家的谷物和瓜果。多结成一雄多雌的家族群,以一体魄强壮的成年雄性作为首领。每胎产 1仔。寿命可达20岁。
  产于台湾省的南部和中部。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台湾猴


附件: 57886420051129174936.jpg
粉红鼠 - 2005-11-29 17:49:00
台湾猴


附件: 57886420051129174959.jpg
粉红鼠 - 2005-11-29 17:50:00
别名:藏羚羊、长角羊、羚羊
学名:Pantholopshodgsoni
英文名:Tibetanantelope
牛科:Bovidae
分布:四川、青海、新疆和西藏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藏羚为我国特有动物,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左右,体重达45-60千克。形体健壮,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雄性角长而直,乌黑发亮,一般长约60厘米,雌性无角。鼻部宽阔略隆起,尾短,四肢强健而匀称。全身除脸颊、四肢下部以及尾外,其余各处被毛丰厚绒密,通体淡褐色。
  栖息在4000-5300米的高原地带。特别喜欢在有水源的草滩上活动。营群居生活,平时雌雄分群活动,一般2-6只或10余只结成小群,或数百只以上的大群。晨昏活动。性怯懦机警,听觉和视觉发达,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极难接近。有长距离季节迁移现象。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发情期为冬末春初,雄性间有激烈的争雌现象,1只雄羊可带领几只雌羊组成一个家庭,6-8月份产仔,每胎1仔。



附件: 57886420051129175036.jpg
粉红鼠 - 2005-11-29 17:51:00
别名羚牛、金毛扭角羚、牛羚,属于牛科,学名为 Budorcas taxicolor。
体型粗壮,体长200 cm左右,肩高150 cm左右,体重250 kg左右。雌雄均具角,角形弯曲特殊,呈扭曲状,故而称之“扭角羚”。其吻鼻部裸露,并以一明显的鼻中缝分开,前额隆起。尾短,四肢强健,前肢特发达,肩高大于臀高。被毛短而松,但体侧下方披毛特长。我国分布的四个亚种毛色均不同,秦岭亚种为白色或金黄色;不丹亚种则为浅棕色,且有一明显的黑色背中线,初生牛犊为咖啡色。
  栖息于海拔1 500~4 000 m的山地森林中。营群居生活,少者3~5只,多者数十只或上百只。群中都有“哨牛”,职责是站在高处警戒。扭角羚看上去又粗又笨,但反应很敏锐,攀爬能力较强。以各种树枝、树叶、竹叶、青草等为食,随着季节和食物基地的变化而迁移。繁殖期6~8月份,孕期8个月左右,每胎1仔。产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及西藏。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附件: 57886420051129175122.jpg
粉红鼠 - 2005-11-29 17:51:00
扭角羚


附件: 57886420051129175150.jpg
粉红鼠 - 2005-11-29 17:52:00
别名红青羊、红山羊、红斑羚,属于牛科,学名为 Naemorhedus cranbrooki。
  我国是1979年发现赤斑羚的。体长95—105厘米,肩高60~70厘米。雌雄均具一对黑色角。四肢粗壮,蹄较大。体型与斑羚相似,但头部、颈、体背以及四肢(除外侧上段污白色外)均为红棕色,腹面黄褐色,体侧稍显浅淡。上、下唇灰白色。尾褐黑色,长度不超过10厘米。
  是典型的林栖动物,多生活在海拔1500~4000米林内较空旷处或林缘多巨岩陡坡的地方。活动范围较固定,性机警,步履轻盈,受惊后迅速窜入附近躲藏。多成对或集群活动,早晨和午后觅食,主要以植物的嫩芽、绿叶为食。冬季为繁殖期,6~8月份产仔,每胎1~2仔。数量极稀少。
  产于云南西部及西藏东南部。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附件: 57886420051129175243.jpg
粉红鼠 - 2005-11-29 17:53:00
赤斑羚

附件: 57886420051129175332.jpg
粉红鼠 - 2005-11-29 17:54:00

  别名青羊、山羊,属于牛科,学名为 Naemorhedus goral。
  体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纹,喉部有一块白斑。
  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未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有时产2仔。
  产于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斑羚


附件: 57886420051129175450.jpg
粉红鼠 - 2005-11-29 17:55:00
斑羚


附件: 57886420051129175557.jpg
粉红鼠 - 2005-11-29 19:58:00
别名长毛羊、塔尔羊,属于牛科,学名为 Hemitragus jemlahicus。
  我国是在1974年发现塔尔羊的。其体型粗壮,体长120~140厘米,肩高84~101厘米,雄性体重可达90千克。整个头形狭长,雌雄具灰褐色的角,但雄羊角比雌羊角粗大,正面观二角呈倒“人”字形。颌下无胡须,尾短而腹面裸露。雌羊比雄羊体小。全身被毛粗硬呈暗灰褐色或褐色。雄羊颈部、肩部和臀部被毛可长达12~18厘米。
  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4000米的喜马拉稚山南坡,常活动于崎岖的裸岩山地及林缘,适应严寒多雨的气候。晚上在高山灌丛带或多岩石地区隐蔽。多为几十只集群,活动范围较固定。性机警,难以接近。以草本植物为主食,也吃灌木的嫩叶。一般冬未春初交配,孕期6~7个月,6月份产仔,每胎1仔,有时产2仔。
  产于西藏喜马拉雅山南坡。在我国属边缘分布,数量稀少。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喜马拉雅塔尔羊



附件: 57886420051129195854.jpg
粉红鼠 - 2005-11-29 19:59:00
喜马拉雅塔尔羊


附件: 57886420051129195949.jpg
粉红鼠 - 2005-11-29 20:01:00
别名亚洲羚羊、悬羊,属于牛科,学名为 Capra ibex。
  北山羊形似家山羊而体型较大,体长115~170厘米,肩高约100厘米,体重50千克左右。雌雄体都有角,但雄羊角特别长大,达140多厘米,呈弧形向后弯曲。颏部有须,雄性长,雌性短。夏毛棕黄色,腹部及四肢内侧白色;冬毛长而色浅淡。尾长10~20厘米,尾尖棕黑色。
  夏天栖息于高山草甸及裸岩区,冬春迁至海拔较低的地区活动。多在晨昏活动,采食各种野草。常十余只集群活动,有时可达数十只。性机警,视、听、嗅觉都很灵敏。11~12月份发情交配,次年5~6月份产仔,每胎1~2仔。我国北山羊的数量很少。
  产于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北山羊



附件: 57886420051129200159.jpg
粉红鼠 - 2005-11-29 20:02:00
北山羊


附件: 57886420051129200244.jpg
粉红鼠 - 2005-11-29 20:04:00
别名石羊、蓝羊,属于牛科,学名为 Pseudois nayaur。
  体长110~120厘米,肩高60~80厘米,体重45千克左右。公羊角特别粗大,长约60厘米;母羊角很短,长约13厘米。通体青灰色,有一条深暗色背中线。上下唇、耳内侧、颌以及脸侧面灰白色。腹部、臀部以及尾部和四肢内侧部呈白色,尾巴尖黑色。母羊毛色较浅。
  为典型的裸岩区栖息动物,生活在海拔3100~6000米的高山裸岩和草甸地带,结群生活,有负责放哨的个体在群外站岗,一有动静,它就发出警报,全群即迅速逃上峭壁。善攀登跳跃,从野外捕获养殖的成年公羊可以跳到3米多高的围墙上,以草类、树叶、嫩枝等作为食物。冬季发情交配。孕期约6个月,每胎1仔。
  产于西南、西北及内蒙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岩羊


附件: 57886420051129200409.jpg
粉红鼠 - 2005-11-29 20:04:00
岩羊


附件: 57886420051129200457.jpg
粉红鼠 - 2005-11-29 20:07:00
别名大头羊、大角羊,属于牛科,学名为 Ovis ammon。
  羊躯体粗壮,体长150~180厘米,肩高50~70厘米,体重110千克左右。雄性角特别大,呈螺旋状扭曲一圈多,角外侧有明显而狭窄的环棱,角基粗,周长约46厘米,角最长可达133厘米。雌性角短而细,弯曲度也不大,角长不超过50厘米。头大颈粗,尾短小。四肢粗短,蹄的前面特别陡直,适于攀爬于岩石间。通体呈灰棕色,耳内白色,臀部具白斑。
  栖息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裸岩地带,经常出没于半开阔的峡谷和山麓间,很少在雪线以下活动。通常集成小群,有时集合成较大的群体,主要在晨昏活动,冬季也常常在白天觅食。食物包括草、树叶和嫩枝。盘羊善于爬山,比较耐寒。在秋未和初冬发情交配,孕期约6个月,每胎1~2仔。
  盘羊角为世界狩猎爱好者收藏的珍品。
  产于新疆、青海、甘肃、西藏、四川、内蒙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附件: 57886420051129200716.jpg
粉红鼠 - 2005-11-29 20:08:00
别名赛加羚羊、大鼻羚羊,属于牛科,学名为 Saiga tatarica。
  体长100~150厘米,肩高63~83厘米,雄性成年体重37~60千克,雌性29~37千克。雄性具角,长28~37厘米,基部约3/4具环棱,呈琥珀色。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体毛浓密棕黄色,腹部和四肢内侧带白色,冬毛灰白色。
  生活于荒漠、半荒漠地带。结成小群生活。有时也有成百上千只的大群迁移。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夏季主要在晨昏活动。有季节性迁移现象,冬季向南移到向阳的温暖山坡地带。跑得很快且有耐力,被牧民称为“长跑健将”。食物以草和灌丛为主。于秋未冬初发情交配。雄性间有激烈的争雌现象,但时间不长。孕期6个多月,每胎1~2仔。我国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现已引种回国,在甘肃和新疆半散养,为恢复野外种群进行实验和研究。
  人们通常所说的名贵药用羚羊角,就是出自高鼻羚羊。
  原产新疆准葛尔盆地。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附件: 57886420051129200843.jpg
粉红鼠 - 2005-11-29 20:34:00
别名长尾黄羊,属于牛科,学名为 Gazella subgutturosa。
  鹅喉羚体型似黄羊较小,体长100厘米左右,尾长12~14厘米。雄羚在发情期喉部特别肥大,状似鹅喉,故得此名。雄羚角较长,微向后弯角尖朝内,雌羚的角较短。体毛沙灰色,吻鼻部由上唇到眼色浅呈白色,腹部、臀部白色,尾黑褐色。
  鹅喉羚属于典型的荒漠、半荒漠动物,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高原开阔地带,常4~10只集成小群活动。耐旱胜强,以冰草、野葱、针茅等草类为食。冬季交配,夏季产仔,每胎1~2只。
  产于西北及内蒙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鹅喉羚

附件: 57886420051129203458.jpg
粉红鼠 - 2005-11-29 20:36:00
鹅喉羚

附件: 57886420051129203608.jpg
粉红鼠 - 2005-11-29 20:36:00
别名堪达犴、犴,属于鹿科,学名为 Alces alces。
  驼鹿是鹿科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体长210~230厘米,肩高177厘米,成年雄鹿体重200~300千克。驼鹿的头又长又大,但眼睛较小,成年雄鹿的角多呈掌状分支。喉下皆生有一颔囊,雄性颔囊通常较雌性发达。鼻部隆厚,上唇肥大,肩峰高出,体形似驼,故而得名。
  为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动物,主要栖息于原始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从不远离森林。单独或小群生活,多在早晚活动。性喜水,尤其在炎热时,常在水中逗留,擅长游泳。以水边的青草及多汁的树叶为食,喜欢到盐碱地舔食碱土。驼鹿通常是一雄一雌制,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2仔。
  产于内蒙古、黑龙江及新疆。我国是其分布南缘,数量稀少,有重要研究价值。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驼鹿


附件: 57886420051129203659.jpg
粉红鼠 - 2005-11-29 20:39:00
别名四不象,属于鹿科,学名为 Elaphurus davidianus。
体长约200厘米,体重100(雌)~200(雄)千克,因其头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而俗称四不象。仅雄鹿有角,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趾间有皮健膜,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行走。夏毛红棕色,冬毛灰棕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
  由化石资料推测,麋鹿原产于我国东部湿润的平原、盆地,北起辽宁,南到海南,西自山西、湖南,东抵东海都有分布。为草食动物,取食多种禾草、苔草及鲜嫩树叶。喜群居,发情期一雄多雌;通常7月份开始交配,怀孕期315~350天,每胎产1仔。
  原产于辽宁、华北、黄河和长江中下游。18世纪我国野生糜鹿种群已经灭绝,仅在北京南苑养着专供皇家狩猎的鹿群,后被八国联军洗劫一空,盗运国外。1985年以来,我国分批从国外引回80多只,饲养于北京南苑和江苏大丰县。在散放的江苏省大丰县已建立麋鹿自然保护区,为麋鹿在自然界恢复野生种群而开展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麋鹿


附件: 57886420051129203911.jpg
粉红鼠 - 2005-11-29 20:40:00
别名水鹿,属于鹿科,学名为 Cervus unicolor。
  躯体粗壮,体长140~260厘米,肩高120~140厘米,体重100~200千克。角的主干只一次分叉,全角共三叉。从额至尾沿背脊有一条宽窄不等的深棕色背纹,臀周毛呈锈棕色,颈具深褐色鬃毛,体侧栗棕色,尾毛黑色。
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林区、草原以及高原地区。常集小群活动,夜行性,白天隐于林间休息,黄昏开始活动,喜欢在水边觅食,也常到水中浸泡,善游泳,所以叫“水鹿”。感觉灵敏,性机警,善奔跑。以草、树叶、嫩枝、果实等为食。繁殖季节不固定,孕期约8个月,每胎1仔,幼仔身上有白斑。
  产于中南和西南地区。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水鹿


附件: 57886420051129204001.jpg
123
查看完整版本: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