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centurymoon - 2005-8-12 14:54:00
[建议]操作系统简单安全防护
一、操作系统安全防护之Windows XP
Windows XP以其稳定性、强大的个人和网络功能为大家所推崇,而它的“NT内核”,让我们不得不加强安全防护。
1. 常规的安全防护
所谓“常规的安全防护”即施行同Windows 98一样的安装防病毒软件、升级系统、禁止Ping三种安全方式。要强调的是Windows XP和它的前辈Windows 2000一样,漏洞层出不穷,对于系统的升级不能像对Windows 98般马虎,除了要安装Microsoft针对“冲击波”的漏洞补丁外,建议将Windows XP升级为最新的Service Pack 2(升级后会提高资源占有,不过安全性、稳定性有所提高)。
2. 禁止远程协助,屏蔽闲置的端口
在Windows XP上有一项名为“远程协助”的功能,它允许用户在使用计算机发生困难时,向MSN上的好友发出远程协助邀请,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而这个“远程协助”功能正是“冲击波”病毒所要攻击的RPC(Remote Procedure Call)服务在Windows XP上的表现形式。建议用户不要使用该功能,使用前也应该安装Microsoft提供的RPC漏洞工具和“冲击波”免疫程序。禁止“远程协助”的方法是:打开系统属性对话框(右键“我的电脑”、“属性”),在“远程”项里去掉“允许从这台计算机发送远程协助邀请”前面的“√”。
使用系统自带的“TCP/IP筛选服务”就能够限制端口。方法如下:在“网络连接”上单击右键,选择“属性”,打开“网络连接属性”对话框,在“常规”项里选中里面的“Internet协议(TCP/IP)”然后单击下面的[属性]按钮,在“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窗口里,单击下面的[高级]按钮,在弹出的“高级TCP/IP设置”窗口里选择“选项”项,再单击下面的[属性]按钮,最后弹出“TCP/IP筛选”窗口,通过窗口里的“只允许”单选框,分别添加“TCP”、“UDP”、“IP”等网络协议允许的端口,未提供各种服务的情况,可以屏蔽掉所有的端口。这是最佳的安全防范形式。
3. 禁止终端服务远程控制
“终端服务”是Windows XP在Windows 2000系统(Windows 2000利用此服务实现远程的服务器托管)上遗留下来的一种服务形式。用户利用终端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终端服务”和“远程协助”是有一定区别的,虽然都实现的是远程控制,终端服务更注重用户的登录管理权限,它的每次连接都需要当前系统的一个具体登录ID,且相互隔离,“终端服务”独立于当前计算机用户的邀请,可以独立、自由登录远程计算机。
在Windows XP系统下,“终端服务”是被默认打开的,(Windows 2000系统需要安装相应的组件,才可以开启和使用终端服务)也就是说,如果有人知道你计算机上的一个用户登录ID,并且知道计算机的IP,它就可以完全控制你的计算机。
在Windows XP系统里关闭“终端服务”的方法如下:右键选择“我的电脑”、“属性”,选择“远程”项,去掉“允许用户远程连接到这台计算机”前面的“√”即可。
4.关闭Messenger服务
Messenger服务是Microsoft集成在Windows XP系统里的一个通讯组件,它默认情况下也是被打开的。利用它发送信息时,只要知道对方的IP,然后输入文字,对方的桌面上就会弹出相应的文字信息窗口,且在未关闭掉Messenger服务的情况下强行接受。
很多用户不知道怎么关闭它,而饱受信息的骚扰。其实方法很简单,进入“控制面板”,选择“管理工具”,启动里面的“服务”项,然后在Messenger项上单击右键,选择“停止”即可
5. 防范IPC默认共享
Windows XP在默认安装后允许任何用户通过空用户连接(IPC$)得到系统所有账号和共享列表,这本来是为了方便局域网用户共享资源和文件的,但是任何一个远程用户都可以利用这个空的连接得到你的用户列表。黑客就利用这项功能,查找系统的用户列表,并使用一些字典工具,对系统进行攻击。这就是网上较流行的IPC攻击。
要防范IPC攻击就应该从系统的默认配置下手,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弥补漏洞:
第一步:将HKEY_LOCAL 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LSA的RestrictAnonymous 项设置为“1”,就能禁止空用户连接。
第二步:打开注册表的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 \Services\ LanmanServer\Parameters 项。
对于服务器,添加键值“AutoShareServer”,类型为“REG_DWORD”,值为“0”。
对于客户机,添加键值“AutoShareWks”,类型为“REG_DWORD”,值为“0”。
6. 合理管理Administrator
Windows 2000/XP系统,系统安装后都会默认创建一个Administrator用户,它拥有计算机的最高管理权限。而有的用户在安装时,根本没有给Administrator用户设置密码。黑客就利用这一点,使用高级用户登录对方计算机。因此,个人用户应该妥善保管“Administrator”用户信息,Windows 2000登录时,要求输入Administrator用户的登录密码,而Windows XP在正常启动后,是看不到Administrator用户的,建议使用Windows XP的用户进入安全模式,再在“控制面板”的“用户账户”项里为Administrator用户添加密码,或者将其删除掉,以免留下隐患。
针对个人操作系统的安全防护,只Windows 98与Windows XP两款,至于Windows 2000由于它有Professional和Server版本之分,两种版本的Windows 2000防护形式类似Windows XP与Windows 2003,这里就不分开来具体介绍了。
--------------------------------
操作系统安全防护之Windows 98
由于Windows 98“先天”的网络安全性,用户可以稍微降低系统的防护程序。一般情况下做到以下三点即可。
1. 安装杀毒软件
防病毒产品是每一款系统都应该具备的安全保障,无论是国产的金山、江民,还是国外的熊猫、Norton都能够很好保护系统免受病毒袭击。但要注意及时升级软件引擎和病毒库,否则会对一些新病毒缺乏抵抗力。
2. 适当对系统升级和打补丁
Windows 98不像Windows 2000系统——Microsoft三天两头要求下载最新的漏洞补丁。Windows 98的用户自身也很少“Updata”升级的,虽然一些新补丁程序能够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但不能改变“蓝屏”的老毛病。建议在Microsoft公布有重大隐患的安全漏洞时进行系统升级即可。
3. 禁止Ping命令探测系统
Ping是网络中常用的一个指令,它可以帮助用户了解网络的通讯状况,不过它也会泄漏回复Ping请求计算机的系统信息.TL值为255时,系统为Windows 98;TTL值为128时,系统为Windows XP;TTL值为248时,系统为Linux。
不仅是Windows 98用户,Windows 2000/ XP用户都应该屏蔽掉Ping指令访问。网络防火墙都提供有禁止Ping命令的设置,以常用的“天网防火墙”为例,直接启用软件主界面里“IP规则”中的“防止别人用Ping命令探测”即可
-----------------------
操作系统安全防护之Windows 2003
Windows 2003是Microsoft最新的服务器版操作系统,可以说是Windows XP的 Server版升级,但对于安全问题,同样不能疏忽。
1. 升级和打补丁
Windows 2003的是比较新的系统,还没有像Windows 2000的SP 4补丁程序,不过它的服务器组件仍是以IIS为核心,像“冲击波”等病毒同样能够伤害它,所以定期检查升级以及给服务器系统打补丁是非常必要的。
2. 利用“网络监视器”
“网络监视器”是从Windows 2000 Server就开始引入的一个监视网络通讯状况的服务器组件,它可以细致到监视一个数据包的具体内容,以供用户详细了解服务器的数据流动情况,使用“网络监视器”可以帮助网管查看网络故障,检测黑客攻击。
点击Windows Server 2003的桌面[开始]→[程序]→[管理工具]中的“网络监视器”(运行网络监视器之前必须确保网络监视器已经安装,在默认情况下网络监视器作为2003的组件没有被安装,需要在“控制面板”的“添加/删除 Windows 组件”中添加“网络监视器”),来启动“网络监视器”。
进入监视器的主菜单后,点击工具栏中的三角形(类似[Play])按钮,就开始监视指定网卡的通信了。网络监视器提供了“网络利用率”、“每秒帧数”、“每秒字节数”、“每秒广播数”等网络通信监控功能,这些参数对于网络故障的排除和网络监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网络利用率”是网络当前负载与最大理论负载量的比率。以使用共享式以太网为例,它的最大网络利用率不过在50%左右,如果超过这个数值,网络就饱和了,网络速度会非常慢;交换式以太网(采用交换机)的最大利用率则可达80%左右。“每秒广播数”是被监视的网卡发出和接收到的广播帧的数量,正常情况下,每秒广播帧数是比较少的,它视网络上的电脑数量而定;而在发生“广播风暴”时,每秒广播帧数非常多,高达1000帧/秒以上 。
----------------------------------------
© 2000 - 2024 Rising Cor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