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星卡卡安全论坛综合娱乐区影音贴图 ◇◆歼10战机与机务的故事:彼此用心守候◆◇超高清『精』

1   1  /  1  页   跳转

◇◆歼10战机与机务的故事:彼此用心守候◆◇超高清『精』

◇◆歼10战机与机务的故事:彼此用心守候◆◇超高清『精』

机务人员与战机是什么关系?我感觉,更像是恋人。一旦相遇,便化成难舍难分的牵挂;一旦相连,便化成海枯石烂的承诺。尤其是歼十,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歼击战斗机。作为机务人员,能够遇到歼十,是一种幸福;而作为一代名机,能够遇到尽心尽职的机务人员,以更加良好的状态翱翔于祖国蓝天,亦是一种幸福。这样一种缘分,机务与战机都用心守候。





用户系统信息:Mozilla/5.0 (Windows; U; Windows NT 5.1; en-US) AppleWebKit/534.1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10.0.648.204 Safari/534.16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


分享到:
gototop
 

回复: ◇◆歼10战机与机务的故事:彼此用心守候◆◇超高清『精』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


gototop
 

回复: ◇◆歼10战机与机务的故事:彼此用心守候◆◇超高清『精』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


gototop
 

回复: ◇◆歼10战机与机务的故事:彼此用心守候◆◇超高清『精』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


gototop
 

回复: ◇◆歼10战机与机务的故事:彼此用心守候◆◇超高清『精』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


gototop
 

回复: ◇◆歼10战机与机务的故事:彼此用心守候◆◇超高清『精』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


gototop
 

—END—

不错!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


gototop
 

回复:◇◆歼10战机与机务的故事:彼此用心守候◆◇超高清『精』

歼-10大体与F-16C/D相当,发动机问题依然困扰歼-10,AL31不能跟F100比,重量长度耗油率都比F100-PW-220发动机大,期待国产的WS10.歼10的复合材料用得不多,通过增加复合材料用量可以明显降低飞机重量,提升性能.

中国歼10与美制F16综合性能对比

歼10是我国最新研制的三代轻型战斗机,从起飞重量、技术水准作战任务等各方面看,和F—16战斗机都较接近。在歼-10的研制过程中,也是以F-16为主要的比较对象。歼一10的设计适应新时代需要

一架飞机的性能,首先来自于它的起飞重量和推重比。起飞重量决定了飞机执行任务的能力,例如载弹量和航程。推重比反映了飞机的用途和技术水准,运输机的推重比一般较低,歼击轰炸机居中,战斗机较高。而在战斗机中,第一代喷气战斗机的推重比约为0.5~0.6,第二代约为0.7.0.8,第三代约为0.9~1.2。官方介绍歼一10为第三代战斗机,因此推重比应为第三代标准。

歼一10采用了全动近耦鸭翼+大后掠角三角翼的气动布局,这是八十年代以后的设计中采用的典型气动布局。采用这样的气动布局,和八十年代对战斗机空战性能提出的要求是分不开的。在六十年代以前.战斗机一直往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升限发展,这主要是为了满足截击性能的需求,尤其是截击高空高速的战略轰炸机和侦察机。随着核大战逐渐由现实威胁转化为潜在威胁,单纯追求高空高速性能的战斗机在常规战争中暴露出严重缺点,主要是机动性较差。基于越战的经验教训.新研制的战斗机开始追求高机动性。在当时,主要强调稳定盘旋性能和爬升性能,以适应当时“咬尾”方式的空战。但是随着空对空导弹技术的进步。八十年代以后,空战性能对飞机机动性提出了两个新的要求。

第一,在近距空战中,大离轴角的近距空对空导弹使飞机只需要概率瞄准目标即可发射,瞬间盘旋角速度和敏捷性成为空战中更重要的因素。

第二,在超视距空战中,飞得快、飞得高的战斗机发射的中距空对空导弹具有射程上的优势,因此战斗机应该追求马赫数2.0和升限20000米的性能优势。

基于上述两点需求,战斗机应当采用低翼载荷、大后掠角的机翼设计,例如大后掠角三角翼。很多高速战斗机都采用了类似的机翼,如米格一21、歼一8和“幻影”2000。这种机翼在超音速条件下阻力比较小,但是亚音速和跨音速条件下升阻特性较差,飞机的机动性比较差。“幻影”2000采用的无尾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机动性的不足。但也因为没有平尾,飞机虽然飞得快,但是超音速机动性却比较差,不如歼一8II战斗机,不符合超视距空战的需求。

为了同时满足亚音速、跨音速机动性和超音速机动性的需求,“台风”、“阵风”和歼一10不约而同地采用了鸭翼+大后掠角三角翼的气动布局。

鸭翼的作用主要有两点。第一,飞机在飞行时要保持力和力矩的平衡。鸭翼在配平时产生的是正升力。第二,在大迎角下鸭翼和主机翼之间可以产生有利干扰,增大主机翼的升力.增升率可以达到50%。

基于上面这两条优点,鸭式布局的飞机既保留了大后掠角三角翼飞机超音速条件下的优点,又克服了其亚跨音速机动性差的缺点。

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歼一10的机翼同时采用了固定扭转和前缘襟翼,这二者可以明显减小飞机的诱导阻力,提高稳定盘旋性能。因此,歼一10具有优良的超音速性能、亚跨音速瞬间盘旋性能、亚跨音速稳定盘旋性能。高推重比还保证了飞机具有优良的爬升性能,机动性能比较全面。

此外,鸭式布局在大迎角下具有较强的低头控制能力,可以提高超音速巡航升阻比并有利于和向量推力配合。利用这些优点,歼一10在将来可以进一步提高超音速机动性和过失速机动能力。

作为一种以空战为主的飞机,歼一10的机内载油应该不是太多。空战时由于飞机的挂载较少,所以其作战半径仍然很大,但是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航程就会受到限制。,因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飞机挂载的武器较重,而且多采用低空航线,因此耗油量很大。由于机内载油少,为了保证足够的航程,必须携带较多的副油箱.这样剩下用于携带武器的挂点就不多了,必须在航程和挂载武器中做一个折衷的选择。歼一10的多工能力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歼一10具有空中加油能力,算是对这种缺陷的一种弥补。

歼一10从研制开始就考虑了可靠性和可维修性。从公开的照片上还可以看出,歼一10的表面口盖非常多,这就是为了维修方便而设计的,反映了我国航空技术的进步。这说明我们在研制飞机时,不仅仅局限于达到飞机的技战术指标,还开始全面考虑飞机的使用问题,这样设计出来的才是一架真正实用、好用的战斗机。

歼一1O和F一16性能对比

空战机动性的对比F一16在设计之初主要突出空战格斗,也就是互相“咬尾”的空战模式,为此采用了中等展弦比、中等后掠角的机翼。这种机翼在亚跨音速条件下具有较低的诱导阻力,适合稳定盘旋机动,但是超音速阻力较大,不利于超音速飞行。F一16采用的边条翼布局可以非常明显地增大机翼的升力,提高失速迎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诱导阻力。机翼采用了前缘机动襟翼,也是为了降低诱导阻力,提高盘旋性能。

推重比为8的F100一PW一100发动机.使F-16全机空战推重比达到1.15,结合上述的气动设计特点,使F—16的稳定盘旋性能十分优秀,爬升率也很大。但是F一16基本放弃了超音速性能,进气道采用了不可调的皮托管式。这种进气道重量轻,在亚音速条件TStl发动机结合得非常好,但是超音速条件下推力损失很大。所以F一16虽然号称最大马赫数达到2.0,但是实际上它的超音速性能是比较差的。

歼一10和F一16在设计上的共同点是,都利用了漩涡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成果,相对于第二代战斗机明显提高了机动性。但是二者在飞行性能上的侧重点明显不同,歼一10要求具有很好的超音速性能,突出亚音速瞬间盘旋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亚音速稳定盘旋性能。而F一16则放弃了超音速性能,主要突出亚音速稳定盘旋性能,有比较好的瞬间盘旋性能。它们在设计重点上的差别,体现了不同时代空战需求的不同。应该说,歼一10的研制年代在后,更能符合现代空战的需要。

超音速盘旋性能主要取决于超音速条件下的剩余推力和飞机操纵性能。在超音速时,飞机的升力中心后移,使平尾配平困难,飞机操纵性能下降。歼一10的机翼形状和可调进气道更适合超音速飞行,因此可以确定其超音速加速性优于F一16。

歼一10的静不稳定度应该大干F一16,而且鸭式布局在超音速时升力中心后移较少,因此超音速条件下的稳定盘旋能力应该优于F一16。

在现代空战中,超视距空战和离轴发射成为主要作战方式,因此歼-10的机动性比F-16更为全面,也更适合现代空战的需要。

多工能力的对比F一16最初完全作为一种廉价格斗机来设计的,并没有考虑多工的能力。但是通过实践使用发现,第三代战斗机的机动性好、航程远、载弹量大,完全可以作为多工战斗机来使用。因此F—16通过改进强化了对地攻击能力。一方面在航电系统上进行修改,以适应对地攻击的需要;一方面加强结构,提高了最大起飞重量。但是付出的代价是飞机重量增加很多,第50批次的F一16C比早期的F一16A重了约1吨。飞机空重的增加会引起各方面性能的下降。通过增大发动机推力可以弥补一部分性能的损失,但是瞬间盘旋性能的下降是不能通过增大发动机推力来弥补的.除非增大机翼面积——这就涉及到全机外形的重大调整。在飞机设计过程中.飞机的重量和气动外形、起飞推重比是经过优化以后达到的最佳结果。大幅度增加飞机重量,必然会破坏这种优化的效果。F一16在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多工作战的需要,因此在后续改进中大幅度增加重量,也是出于无奈。

F一16C这种轻型战斗机要满足多工作战需要,空机重量应该超过8吨,起飞重量应该在12~13吨左右。歼一10在设计之初应该就选择了这样的重量标准,而F一16是通过不断改进而来,说明歼一10的设计起点高于F一16。但是限于航电水准和对地攻击武器的种类,歼一10目前在对地攻击能力上还不如F一16C。不过我国空军目前装备的歼轰一7和苏一30MKK战斗机都具有很强的攻击能力,歼一10更适合执行空战任务.所以强化歼一10对地攻击能力还不是很迫切的需要。

航电系统的对比歼一10和F一16C在航电系统的结构上应该属于同一代产品,但是F一16的航电系统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采用的是单层次汇流排系统,有两条互为余度的资料汇流排,所有功能元件都与这两条汇流排相连,火控电脑作为汇流排控制电脑,惯导电脑作为备份的汇流排控制电脑。而歼一10的航电系统结构可能与F/A一18类似,采用双任务电脑控制两组双通道汇流排的结构。

从体系结构来看,歼一10的航申系统比F—16更为复杂,数位化程度也更高,更方便进行升级。F一16最新型号的单个航电设备要比歼一10先进。例如F一16 Block60已经采用APG一80有源相控阵雷达。但是从F一16的航电体系结构来看,即使采用了相控阵雷达,也只是雷达探测性能有所改善,不可能达到APG一77的“综合射频”系统的水准。而歼一10航电系统的改进,除了改进单个航电设备的性能以外,可以向火一飞一推一体化控制系统发展,提高飞机的作战性能。

改进潜力的对比F一16是从空战飞机逐步改进为具有超视距作战能力和对地攻击能力的多用途战斗机。而现在,它在美国空军中的地位主要是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兼顾空战,作为F一15战斗机的补充。F一16通过多次改进,增重较多,虽然也相应地增大了发动机推力,但是瞬间盘旋性能下降很多。限于F一16的气动特性.在它所擅长的范围内已经发挥得比较完善,若再要提高机动性能,只能对全局做重大调整,这样做的现实意义不大。因此,F一16今后的改进主要体现在航电和武器系统上。

而歼一10在研制时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有许多设计在工程化之后还没有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在机动性能上仍有明显的提升空间。例如,歼一10在复合材料的使用上留有余地,通过增加复合材料用量可以明显降低飞机重量。歼一10如果采用推力更大的发动机,能大幅提高爬升性能和稳定盘旋性能。歼一10的飞控系统将限制迎角定得比较保守,而大后掠角三角翼的失速迎角一般都比较大(35度~40度),通过对飞控系统的改进,或者增加向量推力,可以放宽飞行迎角的限制,发挥歼一10的升力特性。

歼一10的航电和火控系统在设计时应该考虑了现代战斗机航电和武器系统不断升级的需要,在软体上作了充分考虑。在更改了航电设备的硬体,或者增加了某种武器之后,相应的控制软体能够比较方便地升级,而不需要像过去的战斗机那样,每做一次修改都要出一个改型。这得益于最近二十年来信息技术上的飞速发展,晚诞生的飞机在资讯化水准上的优势远远超过前代飞机。例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先进战斗机,其控制电脑的运算速度是每秒几十万次的水准,而现在普通CPU都已经达到几亿次的运算速度。运算速度相差这么大,设计者在设计航电系统的控制软体时所考虑的复杂性就完全不同,设计出来的软体的完备程度也完全不同。

通过对发动机、结构和航电系统的改进,歼一10的对空作战能力可以接近号称三代半的“台风”和“阵风”战斗机,超出一般的第三代战斗机。

F一16研制于三十年前,在当时采用了许多先进的航空技术,例如放宽静稳定度、随控布局、电传飞控、边条翼布局等,开创了战斗机的一个新时代。但是,时代总是发展的,例如空战观念的巨大变革,资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这在F一16研制的年代不可能都预见得到。

因此,后研制的歼一10在设计观念上有许多地方要比F一16先进,虽然歼一10目前在某些单个设备的功能上还比不上F一16,但它最后所能达到的整体性能要明显高于F一16。歼一10的研制,达到甚至超过了它研制期间我国航空技术的水准,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
gototop
 

回复:◇◆歼10战机与机务的故事:彼此用心守候◆◇超高清『精』

好威武
gototop
 
1   1  /  1  页   跳转
页面顶部
Powered by Discuz!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