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单反相继摄影技巧
复杂情况下的一些测光技巧:
1 别忘了蓝天。拍摄朝阳、夕阳、晴天雪景下的风景、华灯初上的黄昏夜景、黄昏月升,用中央重点或 矩阵测光读取天空的数值,按照它曝光,你将会有惊喜地发现!拍摄朝阳、夕阳最大的苦恼就是太阳在画 面里起到很强的xxx作用,从而使画面曝光不足。这个时候把镜头对准太阳旁边,画面里不包括太阳,读取数值,就是它!你的曝光正确了。雪景下如果是用常规中央重点曝光经常是白雪变灰雪,没问题,读取 蓝天数值,你又可以轻松搞定烦恼的曝光补偿。但此法有禁忌:阴天。别去读取阴天的天空,那样你会死得很惨。
2 时时看看绿草绿树。遇到森林里的瀑布,遇到阴天下的田野。中央重点测光方式把整个画面框住绿色植物,读取数值,然后做-2/3档(普通绿色)到-1.3档(暗绿)的补偿,那就是正确的曝光值。
3 伸出你的手掌,那是你的肉灰板。当你拿不准曝光值的时候,在同等光线条件下,伸出手掌,把手掌充满整个画面或接近充满整个画面,用中央重点测光读取数据,然后根据实际效果作一些曝光补偿,那就是你的曝光数据。
4 数码摄影遵循的总原则应该是:人像不要欠曝,风景不要过曝。人像摄影时,观众的眼睛对画面通透性要求高,对噪音容忍度低,对背景曝光不很关注。这个时候要求人物主体脸上光滑不要有杂质,稍稍过曝一点点有助于消除脸上斑点。即使过曝需要后期调节,只要面部没有高光洗白,减曝光不会增加面部噪音。风景摄影强调影调层次,对画面整体噪音容忍度高,所以只要前期没有高光洗白,后期通过调整修改能够得到层次丰富、颜色鲜艳、噪音适度的风景照。 相机(数码和各种胶片)的测光原理并不复杂,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相机的测光系统(或测光表)是以何为测量基准的!通俗地讲,就是相机在测量一个场景的光线时,它怎样“想”自己看到的东西?
记住:所有的相机在测光过程中,会将“看到”的所有物体都默认为反射率为18%的灰色(摄影的专业术语叫“中级灰”),并以此作为测光的基准。也就是说,在相机的“眼”中,所有的被摄体都是灰色的,曝光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还原这种灰色。为什么是这个特殊的18%灰?因为18%灰与人皮肤平均反射光(16~20%)的色调一样,而人是我们最常拍摄的对象。(其它物体的反射率,如银是96%,绘图白纸75%,纯黑是3%等。)
测光表工作时,要看被摄体的反射率是否为18%,如果反射率是18%,那它测量出来的数值就十分准确了,按此数值曝光,被摄体的色彩和影调就会得以真实地还原,所以,对我们的皮肤、平常的色彩斑斓的景物来说,这种以灰色基调为还原标准的曝光是非常准确的。
如果被摄体的反射率不是18%,那么相机测光系统测量出来的数值就不准确,若直接按此数值曝光,画面的影调和色彩就会出现失真:像拍摄白茫茫的雪原、黑漆漆的煤田,相机也把它们当作灰色来还原,直接对着它们测光聚焦,往往会拍出灰色的雪和煤。
★小窍门:数码拍摄中,合理测光的几个小技巧:
① 拍雪景,你可以先对着你的手半按下快门,也就是对自己的皮肤进行测光,然后再对种你要拍的雪按下快门,那么雪就是白颜色了。同理,拍摄穿黑衣服的人像,也应先对脸部进行测光,然后再构图拍摄。
② 当拍摄明亮物体时,应采用比测光表推荐的指数高1~2档的光圈,而对阴暗物体则要适当减少曝光量。
③ 在阳光很充足的季节拍照,将使照片产生很大的反差,所以必须要对景物的明亮、阴暗部位分别测光,并以两者的平均曝光指数进行拍照。
★大秘诀:记住下面的一些物质,它们的反射值接近18%,也许对大家在复杂的条件下拍摄非常有用:
① 草(割后的草地!),但注意,不是墨绿、特别绿或发黄的草;
② 大部分浅绿的树叶或植物叶子;
③ 有些、但不是全部树干;
④ 旧的、修复的柏油路和混凝土(这个非常有用);
⑤ 长期放置、没有刷油的木材;
⑥ 红/棕色的砖,包括水泥墙;
⑦ 干树叶。
风景摄影技巧总结:
目前风光摄影其实只要记住三点就可以:时间、地点、构图。时间包括光的运用、意境的发觉等;地点则体现了照片的主题所在;而构图包括的比较多,前景、引导线、参照物、画面的纵深感和画面的比例等等。你会想:去欣赏风景拍张照片要顾及到这么多方面,多累呀!其实我们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大众化的标准来说的,这只是风光摄影的一个基础而已。当影友们水平上来之后,完全可以打破规则,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毕竟规则本身也是人来制定的。
在此向大家介绍几点 风光摄影的小技巧,希望能够对喜欢钻研摄影技术又热爱风光摄影的朋友提供些许帮助。风景的拍摄是需要运用想象力的拍摄,同样的风景拍出来都很好看,但人云亦云难以超越前作,必须另辟蹊径。拍摄风景就是拍摄自然界凝固的瞬间,大自然展现了她婀娜多姿的身材,我们需要的只是拿稳我们的相机,记下这美好的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