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各大电视台向社会呼吁不惜一切代价帮助中国赈灾,“中国有难,就是日本有难”■
日各大电视台向社会呼吁不惜一切代价帮助中国赈灾,“中国有难,就是日本有难” 5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国政府已同意日本政府派遣专业救援人员赴四川地震灾区协助救援行动。”有鉴于此,日方再次紧急集结,首批31名救援队员于当晚出发,翌日上午10时抵达震区青川县,立即投入救援工作。同一天,第二批救援队30名队员乘日航包机直接从成田机场飞往成都,即刻赶赴震区,与第一批队员会合。日救援队作为抵达灾区的第一支海外救援队,除救生犬外,还携带了凿岩机、油压切割机、发电机等大型设备,其卓异的专业精神与素质,受到灾区人民和舆论的广泛好评。
神州遭遇如此天灾人祸,乃国之大不幸。对此,国际社会没有袖手,而是出于地球村民的义务和责任感,竞相援手,再次令人感到在应对自然灾害等国际共通课题方面,国境已渐次模糊。尤其是日本,在汶川震后旋即启动援助机制,迅速提供第一批500万美元的善款;福田首相表示,随时准备提供任何可能的帮助;日航则宣布无偿运输公共机构向灾区提供的人道物资援助,并对致力于救灾重建援助的民间团体相关人员提供免费机票;日各大电视台向社会呼吁不惜一切代价帮助中国赈灾,“中国有难,就是日本有难”。 日本是火山多震国,每年发生有感地震千余次,有极强的防震意识与抗震经验。加之其经济发达、科技先进,从私人住宅到公共建筑,均经过防震、抗震专业设计,并按设计要求严格施工、管理,融合、涵盖了全球一流的地震学知识和成果。就在10年前,才经历过阪神大地震的袭击,其在赈灾救助及灾后重建上的经验,理应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共享的宝贵财富。特别是此次遭受震灾的地区,是古往今来被称为“蜀道难”的川北山区,地理特征与山国日本相似,如何在灾后第一时间,在路桥被阻断的情况下,使救援部队迅速接近现场,他山之石也许不无借鉴的意义与价值。尤其是其领先的技术手段,对提高赈灾救助工作能效,在灾难初期救命于瓦砾无疑大有助益:阪神震后,日有关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发了狭小的空间也能进入的救助机器人;其“大地”号陆域观测卫星具有从宇宙空间以极高精度捕捉山脉与盆地的物理变形的能力……而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公开的科研成果,在灾难为举世震惊、瞩目的情况下,只要中方提出请求,未必不可以物化为现实、有效的救助手段。
胡主席刚刚结束对日本的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了第四个共同文件《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两国强化战略互惠,进一步推进、升级两国关系的意愿就已充分表明,剩下的工作就是一个具体落实的问题。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由日本援助的在唐山陡河电厂实施技术指导的3名日本专家以身殉职,写下了中日友好的感人一页。32年后的赈灾救助,日本再次令我们感动:落实、强化战略互惠及面向21世纪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也许又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契机。用户系统信息: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 SV1; QQDownload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