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星卡卡安全论坛

首页 » 综合娱乐区 » 影音贴图 » 紀念冥王星的退出 精美絕倫的太陽系圖集
吾虾米 - 2006-11-2 19:44:00
紀念冥王星的退出~精美絕倫的太陽系圖集

  太陽在浩瀚的宇宙中談不上有什麼特殊性。組成銀河系的有大約兩千億顆恆星,而太陽只是其中中等大小的一顆。太陽已的年齡有五十億歲,正處在它一生中的中年時期。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長都直接或間接地需要它所提供的光和熱。太陽內核的溫度高達攝氏一千五百萬度,在那兒發生著氫-氦核聚變反應。核聚變反應每秒鐘要消耗掉約五百萬噸的物質,並轉換成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釋放出來。這些光子從太陽中心到達太陽表面要花一百多萬年。光子從太陽中心出發後先要經過輻射帶,沿途在與原子微粒的碰撞丟失能量。隨後要經過對流帶,光子的能量被熾熱的氣體吸收,氣體在對流中向表面傳遞能量。到達對流帶邊緣後,光子已經冷卻到五千五百攝氏度了。我們所能直接看到的是位於太陽表面的光球層。光球層比較活躍,溫度約為攝氏六千多度,屬於比較“涼爽”部分。光球層上有一個個起伏的對流單元“米粒”。每個米粒的直徑在一千六百公裡左右,它們是一個個從太陽內部升上來的熱氣流的頂問。就是在不斷的對流活動中,太陽每秒鐘向宇宙空間釋放著相當於一千億個百萬噸級核彈的能量。


附件: 1759852006112193610.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45:00
這張太陽的圓面照片攝於H-alpha波段。H-alpha波段是一個狹窄的紅色光波段

附件: 1759852006112193717.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46:00
這是太陽在紫外線波段的照片。攝於1996年。(ESA/NASA)


附件: 1759852006112193757.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47:00
太陽極紫外輻射圖像


附件: 1759852006112193833.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48:00
日珥_1979年12月19日nasa拍,它跨越太陽表面588,000千米


附件: 1759852006112193927.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48:00
一架噴氣客機從巨大的太陽背景中飛過,由Thierry Lagault攝於法國巴黎近郊。

附件: 1759852006112194027.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49:00
1994年發生的日全食,照片攝於智利。圖中可見因月球表面折射產生的貝麗珠


附件: 1759852006112194059.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50:00
美國水手10號探測器發回的近距離水星圖片。這是水星的一個半球,上北下南

附件: 1759852006112194140.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50:00
水星照片(彩色)


附件: 1759852006112194215.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51:00
水星照片-近太陽
金星分別在早晨和黃昏出現在天空,古代占星家一直認為存在著兩顆這樣的行星,於是分別將它們稱為“晨星”和“昏星”。在英語中,金星——“維納斯”是古羅馬的女神,像征著愛情與美麗。而一直以來,金星都被卷曲的雲層籠罩在神秘的面紗中。

附件: 1759852006112194253.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51:00
這是美國宇航局水手10號探測器1974年拍攝的金星照片,顯示金星被濃厚的雲層包圍。

附件: 1759852006112194328.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52:00
金星上最大的隕石坑Mead


附件: 1759852006112194405.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53:00
地球(我們的家園)  地球這顆有著廣闊天空和藍色海洋的行星始終給人以堅實巨大的感覺。而在宇宙中,地球給人的印像卻並非如此:這個在一層薄薄而脆弱的大氣籠罩下的星球並不見得有多大。在太空中,地球的特征是明顯的:漆黑的太空、藍色海洋、棕綠色的大塊陸地和白色的雲層。地球是太陽的從裡往外數第三顆行星,距太陽大約有
150000000
公裡。地球每 365.256 天繞太陽運行一圈,每 23.9345 小時自轉一圈。它的直徑為
12756
公裡,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裡。人們夢想能在太空中旅行,能欣賞宇宙的奇觀。而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都是太空旅行者。我們的宇宙飛船是地球,飛行速度是每小時
108000
公裡。
這是伽利略木星探測器在1990年12月11日距地球150萬英裡時發回的地球照片。圖中可見印度次大陸和澳洲。(NASA)


附件: 1759852006112194510.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54:00
這是地球南極洲的照片,是由多張由伽利略探測器拍攝的照片拼合而成的。(NASA)

附件: 1759852006112194543.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54:00
火星是地球的近鄰。它與地球有許多相同的特征。它們都有衛星,都有移動的沙丘、大風揚起的沙塵暴,南北兩極都有白色的冰冠,只不過火星的冰冠是由干冰組成的。火星每24小時37分自轉一周,它的自轉軸傾角是25度,與地球相差無幾。


附件: 1759852006112194623.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55:00
2003年8月27,火星與地球僅相距5576萬公裡,是兩者6萬年來距離最近的一次。世界各地天文愛好者爭相目睹“火星大衝”這一奇異天像,“火星熱”迅速在全球升溫。圖為哈勃太空望遠鏡在火星離地球3460萬英裡時所拍攝到的圖片。


附件: 1759852006112194701.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56:00
在太陽系中,火星上的奧林匹斯山是毫無爭議的火山之王,它高達24公裡,基部周長550公裡。

附件: 1759852006112194735.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56:00
圖為美國宇航局2005年9月1日公布的“勇氣”號火星車8月23日從火星“赫斯本德山”峰頂拍攝的火星沙漠全景照片。照片上的火星沙漠與地球沙漠極其相似,而火星車所在的山頂,似乎是一片風化台地,布滿了碎石、沙堆和暴露岩層。項目科學家表示,這些壯觀的照片將成為分析火星滄海桑田變遷的重要線索。


附件: 1759852006112194812.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57:00
圖中顯示的是火星Marineris峽谷中最深的部分,深度達5600米,圖面向西方,顯示峽谷的橫斷面中的南壁(左)與北壁(右)

附件: 1759852006112194851.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57:00
木星照片-木星大氣中的古老風暴簡介:
17世紀,天文學家首次將望遠鏡指向木星,他們發現在這個巨大的行星上面有一個顯著的紅斑;300年多年後,這個大紅斑現在仍存在於木星大氣中,現在已經它是一個巨大的風暴,如同氣旋,不過與加勒比海的低氣壓颶風不同,它是一個高壓系統。這個木星風暴中的風速高達每小時270公裡。大紅斑是太陽系中已知的最大風暴,直徑為24780公裡,是木星直徑的六分之一,有時大紅斑會改變自己的形狀、大小和顏色。

附件: 1759852006112194925.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58:00
木星的五顆衛星


附件: 1759852006112195000.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59:00
三個不同角度觀察彗星撞擊木星的景觀:


附件: 1759852006112195037.jpg
吾虾米 - 2006-11-2 19:59:00
土星,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為第六顆。中國古代稱填星或鎮星。1871年發現天王星之前,土星一直被認為是離太陽最遠的行星。土星有較多的衛星,截止1990年已發現了23顆,它還有易見的光環。土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離心率為0.055的橢圓,軌道半長徑為9.576天文單位,即約為14億公裡,它同太陽的距離在近日點時和在遠日點時相差約1天文單位。公轉軌道面與黃道面的交角為2.5°。公轉周期為10759.2天,即約29.5年。平均軌道速度為每秒9.64公裡,自轉很快,自轉角速度隨緯度變化,赤道上自轉周期是10小時14分,緯度60°處為10小時40分,高速的自轉使土星呈明顯的扁球形,極半徑只有赤道半徑的91.2%,土星的赤道面與軌道面的交角為26°44′。
土星的赤道半徑為60000公裡,是地球的9.41倍,體積是地球的745倍。質量為5.688×1029克,是地球的95.18倍。在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質量僅次於木星,居第二位。平均密度只有0.70克/釐米3,比水還低。由於土星的大半徑和低密度,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與地球表面相近。土星的大氣以氫、氦為主,並含有甲烷和其他氣體。大氣中飄浮著由稠密的氨晶體組成的雲,有彩色的亮帶和暗紋,但比木星大氣中的雲帶規則。土星表面溫度約為-140℃,雲頂溫度為-170℃。行星探測器“先驅者”11號發現土星上有一個由電離氫構成的電離層,電離層溫度約為977℃。土星也有磁場和輻射帶。磁場的範圍比地球磁場大上千倍,但比木星磁場小。土星的磁軸不偏離它的旋轉軸。輻射帶遠比地球輻射帶的強度小。
土星、土星環及衛星


附件: 1759852006112195124.jpg
吾虾米 - 2006-11-2 20:00:00
土星,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

附件: 1759852006112195156.jpg
吾虾米 - 2006-11-2 20:01:00
天王星,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離太陽由近到遠的次序排在第七位。1781年由英國天文學家赫歇爾發現。從地球上看天王星亮度最大時可達5.7等,在望遠鏡中是一個藍綠色的小光斑,辨認不出細節。1986年1月24日,“旅行者”2號行星探測器飛到天王星近旁,發回了大量有關天王星的信息。天王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半長徑約2.9×109公裡,軌道離心率約為0.05軌道傾角只有0.8°。繞太陽公轉的平均速度為6.81公裡/秒,公轉周期為84.01年。赤道面與公轉軌道面的傾角達97°55′,幾乎是“橫躺”這使得它上面的四季變化和晝夜交替十分獨特。在一個半球是夏季,它的極點幾乎直對著太陽,而另一個半球則完全處於黑暗的冬季之中。“旅行者”2號測得的天王星的自轉周期為17.24小時。
天王星的赤道半徑約25400公裡,體積在九大行星中僅次於木星和土星居第三位。密度較小,只有1.19克/釐米3。表面覆蓋著濃厚的大氣,由於距太陽較遠,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很少,所以表面溫度很低,地面觀測表明,在天王星高層大氣中氣壓相當於0.4個地球大氣壓處,溫度僅為-214℃。天王星大氣主要由氫和氦組成。大氣下面是深達8000多公裡溫度高達幾千度的汪洋大海,由於巨大的大氣壓力的作用才沒有使海洋沸騰。天王星也具有磁場和磁層結構,磁層在朝向太陽的一面至少延伸到590000公
裡的高度,磁尾長約600萬公裡。磁層中主要是由質子和電子構成的等離子體,天王星的磁場強度約為地球的1/10,為0.05×10-4特斯拉左右,磁軸與自轉軸的夾角高達55°。截止1991年發現的天王星衛星有15個,天王星還有結構復雜的光環,它由至少20個亮環組成,亮環之間還夾雜著很多暗環。
藍色的天王星及其衛星


附件: 1759852006112195319.jpg
吾虾米 - 2006-11-2 20:02:00
天王星

附件: 1759852006112195357.jpg
吾虾米 - 2006-11-2 20:02:00
海王星,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太陽由近到遠的次序排第八位。1781年發現天王星後,人們發現天王星的運動總與實際的觀測值有微小的差別。多數天文學家認為這種差別是由天王星軌道外的一顆大行星的攝動造成的。1846年,法國人勒威耶計算出這顆大行星的位置,並通知柏林天文台。1846年9月18日,伽勒在與預報相差不到1°的位置上找到了這顆新行星。命名為海王星。海王星的亮度為7.85等,要用望遠鏡才能看到。海王星公轉軌道半長徑為30.13天文單位,軌道很接近正圓,離心率僅0.006,與黃道面的夾角為1.8°。它在軌道上的平均速度為5.43公裡/秒,公轉周期為164.8年。自轉周期為16小時3分-16小時5分。赤道面與公轉軌道面的夾角約29°,比地球的黃赤交角稍大。
  海王星也有四季的變化。海王星的赤道半徑約24765公裡,由於自轉較快,故扁率也較大,為1/58。平均密度為1.64克/釐米3。1989年8月25日,“旅行者”2號行星探測器飛近海王星,使人類獲得了大量有關海王星的新知識。海王星上存在著活動大氣,大氣中有3個顯著的亮斑和2個暗斑。較大的暗斑稱“大黑斑”,長約12000公裡,寬8000公裡,它與木星的大紅斑在許多方面都非常相近,實際上是一個大氣旋。海王星大氣中含有高濃度的甲烷和硫化氫,大氣形態存在著劇烈和迅速的變化。對於像海王星這樣遠離太陽的行星是如何獲得如此巨大的能量來驅動它的大氣的,原因尚不清楚。“旅行者”2號還發現海王星也有磁場和磁層,磁場與自轉軸的夾角約50°。磁層中是由電子和氫離子、氦離子、氮離子等組成的等離子體。
截止1991年已發現海王星有8顆衛星和5條光環


附件: 1759852006112195430.jpg
吾虾米 - 2006-11-2 20:03:00
海王星

附件: 1759852006112195504.jpg
吾虾米 - 2006-11-2 20:04:00
海王星

附件: 1759852006112195558.jpg
吾虾米 - 2006-11-2 20:05:00
海王星

附件: 1759852006112195639.jpg
12
查看完整版本: 紀念冥王星的退出 精美絕倫的太陽系圖集